黄月英离开后,左小右就和黄承彦说起了正事。
“大人要在民间开设启蒙学校?”听了左小右构想,黄承彦惊叹万分:“如此一来,天下平民百姓之子也有开蒙机会,如此开启民智,当是天地大功啊!”
黄承彦很激动,如果这件事推成了,虽然会影响士族的利益,却也开启了民智,让大汉子民更为高贵,而且他黄承彦作为主要推广人之一,也会名传青史,搞不好还会被封为圣人,自此之后天下又多了一个‘黄子’。
这种事当然有很多真正高贵的读书人想做,但是没有朝廷的支持是肯定干不了的,现在有左小右这个荆州刺史大力支持,黄承彦想到美好的未来,自是心潮澎湃。
但兹事体大,他想和一些好友商量一下。
表明了态度之后,左小右表示了理解,并表明刺史府的大门一直为黄承彦敞开。
在黄承彦的感激之下,左小右告辞离去。
第十二章 女校长蔡琰
公元193年,阳春三月,荆州十余地兴建了第一批政府牵头的学校,招收当地十三岁以下平民百姓家孩子入学读书。
十余年前,左小右已经将造纸术推广到全国各地,如今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造价低廉,即便是平民百姓家也买得起、用得起。
学校实施五年义务教育,也就是上学不用学费,书本费和杂费也很少,普通家庭完全承担得起。最重要的,学校是直接和政府挂钩的。
只要完成五年义务教育,如果有了一定的才学,政府就可以为毕业生安排工作,虽然不一定能做官,但各种文职工作依旧非常体面,且收入不菲。
另外还有各种机构也会挑选合格的人去进修,前途不可限量。
这样的政策让荆州的平民百姓激动不已,当得知这是刺史大人和当地很多有文化的人共同推行的政策,无数百姓都为他们在家中立起了长生牌位,若是偶然在街上遇到这些人,更是会激动的将自己能给的好东西都给他们,虽然对方不会收,却也代表了百姓的一片心意。
荆州现如今的学校能顺利推行,左小右真的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袁绍那里。因为很多世家大族发现了学校是打破他们掌控文化的弊端,所以天下士族纷纷反对左小右大面积开设学校之举,更是反对左小右的学校竟然是五年免费教育,这实在太欺负人了。
于是无数弹劾左小右的奏章如雪花般一片又一片的呈到了袁绍手里。袁绍见左小右干了这种事,也有点皱眉,不过他也在这中间发现了其中对掌权者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