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张鹤略遗憾,石青道:“二郎找他有要事的话,不妨留个口信,待他回来了,我再让人转告一番。”

“有劳青山兄了。”

石青与她说完了正事,便欣喜地拉着她说道:“二郎诚不欺我,那三十亩的稻谷,长得灿黄一片,莫说产三石五斗,怕是四石也不成问题!”

“若长得好,那必然是青山兄打理的好。”

石青笑了笑,这事关他的仕途,他自然得让人好好打理。想到张鹤也快要收割了便问:“二郎何时收稻谷?我要赶在种晚禾之前,准备好买谷种的钱。”

“过两日便准备雇人收稻谷了,只是七月便要种晚禾,青山兄来得及运送到各处去吗?”

且不说有多少人愿意种晚稻,即便愿意种的人家也是自家留谷种,石青虽然可以通过劝说的方式来让人买谷种,作用或许并不会大。

石青道:“我已经劝了一部分人,他们都愿意买青苗,二郎不必担心这些。”

石青的“劝”与张鹤所认为的“劝”并不一样,他不过是将措辞说得委婉了些,除了那些自愿贷青苗钱的人家外,官府必然还会逼迫一部分百姓买青苗。

不过在前期百姓还未看见优质常规稻的优势之前,让他们主动买青苗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而短期内一部分百姓也会有所怨言,临川县衙门也必然要承担这样的压力。

抚州城的冷饮铺子、街头巷尾挑着冷饮吆喝着叫卖的贩夫渐渐地多了起来,而六月是最热的酷暑时节,同时也是旱灾、洪涝等天灾的多发时期。老百姓要抢收抢种,官府也要派人巡视山林、河坝,以提防山洪、洪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