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槐生怕是有一米九的身高,腰圆体阔跟大棕熊似的,却做出这么精细的动作,有点反差萌。
好在万长生不笑,如果说第一次在校考舞弊案处理会上,他对这位拂袖而去的雕塑系领导还没什么印象,现在总算认出来,这就是自己第一次到雕塑系朝圣,和马振宇遇见的那位老师,面对新生宽宏随意的老师。
现在只要讨论专业就立刻心无旁骛的老师。
他对这种人无比尊重:“您这是左手提着帔帛的动作……”
顺手从衣兜里摸出自己的小速写本,就在上面勾勒。
所以说会画画就是方便,不像手残的家伙凭空比划很久都难以表达自己的内容,现在只需要轻而易举的画出来就行。
这对于万长生真是驾轻就熟,他画过太多太多菩萨造型,而且他的白描手法正如苟教授说的,有典型的古佛像造型痕迹,譬如慈眉善目,面容安详,动作雍容华贵,不疾不徐。
这真是他的老本行。
寥寥几笔就画出来一尊和郭大炮动作类似的菩萨,凑上一堆人头的画家们不惊叹,他们当中任谁都有这份功力。
可万长生术业有专攻的特点在于,画出菩萨造型仅仅是个基础:“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以后跟中原服饰糅合的特点,菩萨都带着汉魏时期开始的中国人审美,服饰装饰更要以那个时候的为准,交叉帔帛,上饰璎珞,您看,因为印度传来的传统重视项饰和腰饰,越往前的菩萨这两部分的装饰就越多,可国内汉魏时期以后,转移成下身装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看看朝官、龙袍甚至普通富裕家庭的隆重穿法,前襟都有非常多的装饰,然后随着后来菩萨越来越多,做得也越来越随意简化,项链、手镯、帔帛、特别是下身挂着的璎珞就被省略了……”
口中这么说,笔尖却在菩萨身上娴熟的层层叠叠推进,从最开始的手镯,到胸口分外漂亮的项链装饰,然后才是好像围巾一样批在肩头的帔帛,但又像小衣披肩的造型,交叉两条长长的带子,一条搭在右手礼佛的手臂上,另一条就被左手提着了。
“最近我才开始学习更多关于观音造型的知识,争取把我以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部分填补上,帔帛说起来,现在藏族人民爱用的哈达就是它的最终简化版本,但在菩萨早期要复杂得多。”
随着两条轻飘飘的带子画完,才是成串的璎珞,也就是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腰腹以下正面宽宽的一条,左右两串,都垂地了。
光是看这画面,都能想象得到,这样的菩萨走动起来,当然是叮叮当当的圣洁模样。
“珠宝串起来的造型固然是从印度传来的,但他们本来挂脖子上,因为我们汉代有组绶,就跟这珠玉装饰结合上了……”
中青年画家们纷纷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