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絮絮叨叨的表达那么多清晰的表情。
死亡的力量大于一切,死亡,就是死亡,任凭多么悲伤,一切都无法与死亡抗衡。
也许,在米开朗基罗看来,死亡,是如此的实实在在清晰和明确。
凸显死亡的时候,甚至不用把悲痛用来作为陪衬。
充满游客嘈杂声的展厅里,万长生似乎越过时空和欧亚大陆,触碰到了一代宗师的心灵。
就像他说过万家人如何在横尸遍野中体会到生死存亡一样。
艺术就应该是让人不用经历那么惨痛,也能明白道理。
第339章、专业的魅力
就在这些著名雕塑的旁边,有充满中世纪风格的那种高背木头长椅。
嗯,就像有些电影里面给神父忏悔的那种格子间感觉,能让学生或者游客坐在那细致刻画临摹。
万长生坐在那画了一张又一张。
这是他从乌菲齐美术馆学来的素描方式,那展厅里面有很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些大师的手稿素描,有时候仅仅就是对手腕、指头或者某个身体动态的勾勒。
万长生也学到了。
他不是要全面绘制雕塑的素描,只是想抓取其中最打动他的某些局部,揣摩大师在这些细节是怎么处理的。
至于整体效果,交给手机照片就行了。
万长生愈发体会到,这年头啊,名画鉴赏这玩意儿说真话,没必要去美术馆,哪怕乌菲齐那么鼎鼎大名的地方,他都不见得会再去,因为网上超高清大图,哪怕付费的专业摄影图片,一抓一大把,在家比在美术馆看得要清晰细致得多,到现场无非是个朝圣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