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长生纯粹是习惯性的看了眼徒弟的画,脑海里面却轰的一下!
豁然开朗!
有时候艺术就是这样。
灵感就是触类旁通的一瞬间。
费雪雁给他解释过,这种欧美现代艺术的培养轨迹。
先随心所欲的乱画,然后逐渐沉淀,找寻特点,直到最后形成自己固定的风格。
这个时间可长可短,有些人一两年就跳过美术专业基础成名成家,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找寻自己的不平凡。
就跟人生一样。
总之和国内学院派先学技巧,然后再去找风格,是大相径庭的。
万长生是个怪胎。
他有深厚的国画泥塑基础,但没有接触过学院派的专业技巧,最主要是没有受到那套思维想象力的禁锢,所以他进了美院以后,有些下意识的放弃了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国画,也是因为那里面没有太多自然的新意,雕塑却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世界。
包括他做的到现在所有雕塑创作,都可以看成是随心所欲的乱搞。
第一尊舞台雕塑是写实的舞台幕布,后来被郭槐生带着改了两三个版本,然后才变得艺术气息浓厚,摆脱了模型味。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最终摆在平戏新校区门口的雕塑,舞台中央那个宫女形象是有点画蛇添足的。
只是为了点题,一来配合大美时代这个标题,暗示大唐盛世这么个元素,二来给戏剧学院有点职业特点。
在万长生最早构想的作品里面,舞台应该是空旷的,表达那种台上台下两重世界的感觉。
但他还是很没艺术家风骨的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