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路数在二三十年前还有点效果,现在国内电影票房隐然已经成为巨大的市场。
不再是以前名气说话的年代,一切都要看观众反响、票房数据。
招安不招安的态度也硬气了很多。
可电影界思维当中的那点惯性还在。
只要涉及到灰暗点的题材,就难免会发出这国怎、定体问、我陷思的口吻来。
好像不这样,就没法显出深度内涵跟自己的思考独立性。
最近就有部涉及到校园暴力题材的青春电影触雷了。
要说电影本身挺好,演技、情节、表达都是上佳,所以票房反应也不错。
将矛头直指校园暴力更是具有非常正面的社会影响。
偏偏就是导演在整部电影的情绪氛围上,加入了点这种若有若无的我陷思口吻。
简单的说就是只揭露阴暗,却没有引导光明,剖析了鲜血淋漓的社会问题,却没有给出解决的答案。
就是一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思索气质。
所以说同一个故事,导演的世界观一定会影响到故事的气氛情绪。
进而再影响到观众。
本来这种调调,在国内电影里面也比较常见,这次表达得已经很淡薄了,不算什么,观众也挺宽容接受。
电影好,演员好,演技在线,情节好看,也警示了校园暴力的存在,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