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页

万长生点头:“就说画画吧,几百几千年来首先是作为景象、人物记录的存在,但现在有相机了,再怎么强调相机不能替代画家,但也必须承认抢了一部分功能走,画得像已经不是画家的追求,要从绘画中体现艺术,但现在再便宜的智能手机,也能拍照以后傻瓜图,素描炭精、油画、水彩笔触的各种风格应有尽有,虚实明暗都能在照片上调整,这又抢了我们的功能,甚至设计专业用电脑做后期的这部分工作,彻底被傻瓜软件替代,任何人都能娴熟掌握图功能,这完全跳过了手绘能力,更强调想象力,说到底,图就是一种希望更美好的艺术提炼过程,这就是艺术创作,当有更轻松简单的艺术创作形式出现以后,费力的那种迟早会被淘汰掉,譬如强调唱念做打十几二十年功底的京剧,就没有影视剧演员多,这就是我们美术未来的结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对未来的长远目光,不单单是忧虑,同样也是机会。

只可惜绝大多数人看不见。

而且很多人在被指出这种远虑或者机遇的时候,都是下意识的一口否定,甚至看不起这种眼光。

因为他们看不懂。

等到一切到来时候,就来不及了。

可老院长的眼神显然不是这样。

第595章、钱财乃身外之物,挂满全身那种

从老院长的角度来说,他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一生都在创作油画。

他的创作轨迹同样也能说明他在不断追求改变。

从赖以成名的超写实具象画法,到后来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抽象演变,虽然再也没达到他曾经最高的高度。

但这仿佛就是在印证万长生说的那种当绘画被照片抢走了一部分功能以后的走向。

八十年代是相机逐渐走进家庭的开端,新世纪以后则是手机镜头变成人手一个的习以为常。

正是在这些节点上,写实作品已经很难引起观众共鸣,除了极少顶尖的存在,大多数艺术家都转向了抽象。

越是抽象的作品,绘画功底就越不被需要,反而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