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页

多次累积起来的“知名青年艺术家”这块金字招牌。

一路走来,别的不说,就单单指在平京露脸的几次机会,万长生都稳准狠的抓住了。

他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名声。

但确实让好些位文艺界、宣传口、文化口的领导都记住了他。

席导还特别提到万长生在国家美术馆参加青展开幕式时候的形象,青年俊彦,时尚又不花哨,洒脱还不失沉稳的样子,给好几位领导都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和大家印象中一把油腻的长发,脏兮兮的衣服跟大头皮鞋艺术家形象,有很大反差。

这种亲眼看到过的形象,反过来再告知就是去年最红的电影导演,再把那条电影节上的短片放一下,基本上就把几个不同维度的信息重叠起来。

哦哦哦,就是他啊,原来是他啊,怪不得……

席导说起来当然是轻描淡写。

但明显就是有领导点名要万长生来带队。

当然席导也有私心:“这些年的春晚什么样儿,大家都知道,管理的部门累,怕出错,做事的人更累,演台戏还要各种被指导被牵制,愈发的被赋予了很多晚会之外的多重意义,压力太大了,所以求新求变年年喊,但今年索性翻个底儿朝天,砸锅了就是青年艺术家跨界失败,你来背,成了,就又可以按照这个新思路苟几年,明白吗?”

万长生一脸的我就知道:“对嘛,来的时候我就说这个,我又不怕背锅,尽管来。”

席导就开始出考题了:“那你有些什么新思路了吗?”

才24小时不到,这么大的事情,就这么问。

有点刁难。

但其实在艺术界,大家都清楚,往往就是本能的,下意识的第一反应,有可能才是最精华的东西。

万长生还真没让器重他的人失望:“大概的有三条吧,这个总的思路有了,后面才慢慢扩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