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页

譬如同样一个镜头,普通人拍出来平淡无奇的对着舞者歌者,而摄像师行业的老前辈们就能稳稳的移动出像。

那份几十年打磨出来的功力,确实值得敬佩。

但艺术含量呢?

受限于老前辈们成长的环境和教育水平,他们是高超的技术人员,而不是艺术创造者。

年青一代普遍就要超越很多了。

同样是移动镜头,用防震手柄可以解决技术差距,可艺术角度那就只有专业学习跟天赋合成。

有些东西在有些人手里,就是摆弄几下感觉大不相同。

故意把镜头从一排人的肩头这样穿过,就有了围观的场景感,再把镜头游移起来,仿佛能领会到舞者的动态那样跟着摆动,那沉浸的情感就超越了技术。

所以编导和导演组打开各自设备,各种忙碌,甚至还连夜配乐、配器!

也就是利用手里的合成器、效果器,模拟乐队乐团给现场的歌者、舞者配乐,提升整个场面感。

感觉像是大场面!

然后到凌晨四五点,把六七个不同侧重点的成品,丢到各个群算是交差,然后才去睡觉。

于是早上醒来的各部分歌舞演员,惊喜的看到了就如同史诗般的纪录片!

又是一波转发和自我抒情的微博、朋友圈。

但这时候他们已经陆续看到大美工作室推出的文章《我们也来过个节之舞蹈专业满级玩家的平安夜……》

纷纷变成了《我们也来过个节之歌唱技能树点满以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