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9页

“夫君可还记得,当初我们初来乍到,这帝英就带着他新炼制的一尊高阶傀儡前来示威,其实那时候,他就已经表现出履新之举,如今有这动静,不足为奇。”

这时候,时局渐趋稳定,萧清宁也已经离开了一直坐镇的九龙域,来到了此间陪伴李晚。

她既是福德真仙,太平修士,也是李晚麾下智囊,观人自有一套。

但李晚闻言,却是摇摇头:“这个不同,他过去虽然也有模仿之举,但与现在,截然不同。”

他从帝英这举动之中,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决心。

过去灵宝宗也有过模仿他的道途的举动,但向帝英这样抛弃原有一切,重头而起的,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不过,本座道途,又岂是那么容易模仿?天生我李晚,乃是时局所起,大势所趋,他失了先机,已经无力追赶。”

平心而论,帝英此举,是符合时局发展的正确选择,但失却机遇,正确也变成了错误。

此间之事,李晚也没有完全看透,但却总有预感,不会那么容易让他成功。

“继续盯紧他,再有动静,及时回禀。”李晚嘱咐道。

自从上次青屿山大败之后,灵宝宗的器殿高层们,便消沉下去,老实了上百年。

这帝英的举动,让李晚再度生出警惕之心。

不过此刻,李晚正处在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中,也没有功夫搭理他们,而且天南器道体制从头到尾,都和灵宝宗大相径庭,正所谓,画皮难画骨,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照搬的。

在他真正拿出成果之前,李晚都没有必要太在意。

此刻,他面临的是摸索一套成规,能够使得器道人才辈出,并且取得足够资粮和宝物,用于供养这些人才。

如此循环往复,器道才会越来越兴盛。

在这过程,李晚已经注意到了自身和阵道、符道等修真界中所认为“旁门左道”的各道中人的利益相关,于是和他们合作,参研一系列有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