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页

其实就当年商队遇袭这件事,假如能查清内情,人证物证俱在,剑煞宗主直接上门找英竹岭算账倒也不是不可以。但虎娃宁愿自己先把事情搞定,而且如今他已有这个能力。“离山不索”,其实不仅是宗门之间的讲究,更重要是弟子对宗门的态度。

剑煞最后道:“为师当初在你离山时并没有说这些,但这世上所有道理,就是人们在世事中领悟的,最早并没有谁教。”他点头看着虎娃,神情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

三水先生又小声道:“剑煞宗主,您先前没有告诉过彭铿氏大人‘离山不索’,那么是否也没有告诉他‘大成不召’呢?”

盘瓠纳闷地反问道:“什么是大成不召?”

剑煞果然也没有说过这些,三水苦笑道:“想解释清楚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意思,就是大成修士不奉主君之召、不在朝中任职。”

这显然与虎娃所知的事实不符。伯劳已担任巴室国的工正几十年了,虎娃本人也是巴室国的学正大人,而盘瓠如今已是镇西大将军。谁说他们不能在国中任职,这不都干得好好的嘛,也没人说过什么。

而三水先生特意以神念做了一番解释。所谓“大成不召”同时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国君不可征召大成修士到国中任实职;其二是大成修士不必理会国君这样的任命。这并不是一条律法,只是一种约定。最早做出此约定的人,就是武夫大将军与巴原开国之君盐兆。

第038章、离山不索与大成不召(下)

武夫大将军隐退武夫丘后,将自己的佩剑送归巴君,并与巴君做了这个约定,其后在巴原上便一直延用,成了不必明言、众人默认的一条准则。哪怕巴原分裂成五国之后,“大成不召”的规矩,在是大成修士之间遵从的行事原则。

为何要这样,武夫和盐兆都没有解释,就算当年曾说过什么,如今也没有流传下来。但其原因并不难理解,至少是为了避免不可测或不可控的因果缘法牵连。

若一名大成修士在国中任职,比如担任城主,身边聚集了不少传人,形成了类似宗门的传承,甚至又有传人修炼大成。那么这样的城廓,国君恐怕都管不了,很有可能在国中导致臣强主弱的割据局面。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大成不召”也不仅是为了避免大成高人直接插手国事以及地方政务。大成修士若在朝中任实职,就有义务处置繁杂的事务,牵扯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也不利于其修炼。

更重要的是,假如置身于正式的臣属关系,就失去了某种超然的地位,不仅行事受到羁绊,且心境也可能受到影响。

其实世俗中的高位,大成修士本人或许并不在乎,甚至也不在乎拒绝国君的征召。比如就算樊君或帛君主动退位,请白煞或星煞来当国君,人家也不会稀罕。但对很多人来说真正难以拒绝的,是自身部族的期求。

没有哪位大成修士是凭空蹦出来的,在那样的时代,整个部族所有人的命运和利益都是一体的,族中出了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大家都会跟着受益,亦对此充满期待。普通人往往很难理解大成修士那种超然的心境,尊长亲友也希望其出任国中要职,让整个部族都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种要求往往很难拒绝,因为考虑到成长在部族中所受到的恩情。可是有了“大成不召”这个默认的世俗准则之后,国君不会任命、大成修士本人也不接受这种任命,双方都有一个台阶下,自然也就免了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