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页

……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时间依然一步不停的向前流动,只不过洪荒的许多事,都因为肖鹏这个外来者的随手搅动,而变得面目全非,虽天地大势变化不大,但细节处却改变了许多。

不周山未倒,九天浑水没有倒灌洪荒,女娲也没有补天,洪荒之中自然也就没有遭受什么水患,那大禹虽然最后依然坐上了人王之位,成为五帝之一,却少了让后世之人津津乐道的治水之事。

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后,夏启如约建立了大夏,其后经历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孔甲、皋、发、桀等一共十六位君王。

原本人族君王皆为儒教门下,受儒家思想教化,个个贤明仁德,然天地运转,王朝更替,乃是天道所定,所谓天意不可违。

故而到得王朝气数将尽之时,总会有那不尊圣人,不服教化的他族之人应天命坐上君王之位,这些人多为巫妖二族余孽,对于这些人,鲲鹏红云自不会去管他们死活。

比如那大夏最后一位君王,便为巫族之人,夏桀为王时,残暴不仁,民不聊生,后夏之诸侯商汤率领百姓起义,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在经历成汤、外丙、仲壬、伊尹、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戌、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縻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共三十任君王后,帝乙传位于自己第三子寿辛(纣王),命前两子微子启与微子衍二人辅国。

也是在这里,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亦是当年鸿钧看了重组后的天书,感叹洪荒新命数比原来的旧命数要好的原因所在。

这纣王与后世历史上的纣王完全不同,他同样是儒教门人,且是儒教鸿儒,三皇之一人皇轩辕的亲传弟子,因为轩辕觉得纣王与他很像。

轩辕力大无穷,五岁便能猎熊,纣王同样拥有托梁换柱之天生神力,其次他与轩辕一样,重武却同样不轻文,相反,他精研儒家经典,是天下有名的大贤。

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他废除奴隶制,确立了三纲五常等级理论。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社会结构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纣王的这一作为,让人类社会文明彻底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