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页

“金狮不太可能,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浮士德》赢面太大了!”

那倒是,《浮士德》是索科洛夫“人的力量”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之前三部分别是关于希特勒的《莫洛赫olokh》,关于列宁的《遗忘列宁taur》和关于日苯裕仁天皇的《太阳》。

前三部都入围了柏林、戛纳,最后一部来了威尼斯……

这是一部非常标准的威尼斯电影——锐利几何图,倾斜画面感,广角鬼魅影!

哦,这电影是真正的艺术片,影评全在讲述镜头,压根没有故事!

据说出资方就有罗马电影制片厂,没得比!

“争取一下,拿个评审团大奖或者影帝奖,也是很不错的!”

“……我在努力争取!”

第091章 正题

西方人对东方的片子,想要给予普通的肯定,大抵得符合两个条件:要么有民族的个性,要么有人类的共性。

选题很重要!

这几年内地市场崛起,挖掘民族性这种东西,不被大众接受!

事实上,自从张一谋的《红高粱》在柏林获奖开始,学界一直有关于‘第五代是否在投西方所好,为取悦电影节而拍片’的争论,也就是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电影是否在自我他者化,以西方观众在场为前提进行创作!

这个怎么说呢……

你想在欧洲扬名,首先你得加入他们,加入,就意味着先在地接受了游戏的规则,而欧洲电影节的游戏规则,显然并非由第三世界国家参与制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以欧美世界的视点来注视并呈现自己的故事,便意味着你的故事将是某种不可理解的、或曰”非艺术“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