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页

古人很快就掌握了日影的这种变化规律,于是,创制了新的计时方法—立表测影。

原始的表叫“髀”,它实际上是一根直立于平地上杆子,杆子投影随着一天中时间变化而游移。

古文云:“周髀,长八尺。髀者,股也。髀者,表也。”这表明,“髀”之本义既是人之腿骨,也是测量日影之工具。

古人因为通过观察自身影子变化,而最终掌握计时方法,所以他们便把人体本身作为最早测影工具。

按照此观点再来观照巨型北斗以人骨表现斗柄方法,不难发现,它之体现正是圭表测影与北斗建时这两种计时法。

四象遗迹准确无误地分布于一条南北子午线上,表明以立表测影与观候星象为基础,而建构授时系统在此地显现已经相当完善。

其中春分日出位置,秋分日入位置,冬至时日出位置,遥遥相对,由此演化出春分神、秋分神、冬至神三种天文星象效果,以用作此阵法能源供给。

唯一排除在外夏至神之处,乃是那夏至测影以正南方之位,再结合“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至则正南”一说,由此推演出南方象天是古人恪守传统观念,显示出古人对于夏至的独特理解。

这四个时点由春分神、夏至神、秋分神、冬至神四位神人司掌,之所以夏至神离开其他三位神人,被单独葬入一座墓穴中,且被安排在整座遗迹南端,这里面别有玄机。

而这玄机便是,星象图中另有一副灵魂升天图,其中一座巨大主墓,占据夏至神原有位置,面向正南,而南方恰好是灵魂升天通道。

主墓以南方圆形墓边象征天位,墓主人灵魂由此升腾,之后灵魂经过其他三处遗迹所表现灵之驾御,最终升入此处所展现天国世界。

这样一个完整升天理念,已使灵魂升天通途上,不可能再有容纳夏至神位置,因而,被挤出去之夏至神,只能远离他本来应在位置,而置于极南。

如此一来,既可保持整座星象图原有意义之完整,又不违背古人以夏至神居处极南之地传统认识。

墓中呈现四位神人,不仅代表司分司至之意,作为天帝佐臣,还有佐助天帝接纳升入天界灵魂职能。

四位神人为四方之神,其实就是掌管四方与四时之四巫。四巫可陟降天地,这在甲骨文、金文与楚帛书中,都有清楚记述,所以,人祖灵魂升天时,也必须由他们相辅而护送。

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躯壳,无论是在升天途中,还是最后升入天国,周围环境显然已与人间不同,所以,古人在象征升天通途,便特意铺就象征玄天之灰土,严格区分于象征人间之黄土。

这种刻意所为,代表天地玄黄朴素思想,而道家天地之道与阴阳之变道理,即由此这个根上发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