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斩邪[校对版] 南朝陈 1067 字 2022-11-06

这一点,深得陈三郎赞许,要是每人得交钱才能参加,他就得好好考虑要不要来了。倒不是吝啬,而实在是囊中羞涩,眼看就要奔赴扬州参考乡试,银子水一般花使,必须节省。

像给锦香楼写一副对联得十两银子的好事,可不是天天有的。他名声初扬不假,偶尔也有人来求些字帖,但价码并不高。毕竟资历尚浅,和那些真正的名家不可相比。

在陈三郎心目中,该花的,不该花的,分得清清楚楚。煞费苦心,大把银子撒出去,参加名目众多的所谓文会诗会,混个脸熟,钻营点名声,却不屑为之。

诗会正式开始,气氛热闹起来。

按照流程,第一阶段是展示生员佳作——当然事先经过挑选的,否则那么多人,那么多作品,此时如何看得完?

在前几天,此事就开始张罗,让生员们上交作品,那时候陈三郎交上去的是一幅以前所写的字帖,权宜当交差。

第二阶段,以“端午”为题,以一炷香为限,写一首作品出来,完成后,署名上交给教授们,让他们现场进行审核评介,然后选出水平最佳的前三首当众诵读,以示嘉许宣扬。

时节为题,基本属于应景之作,古往今来,能称得上是名作的少之又少。以学院生员们的水平,写得贴题就差不多了。

第三阶段,生员们自由交流,以及切磋。

重点在于切磋,文人相轻,蔚然成风,表面一团和气,见面打哈哈,可心底里互相都瞧不起,一有机会,便要比个高低。

诗会之前,秦羽书已放言出来,定然要和陈三郎比一比,看谁文才更高,谁才是南阳学院真正的才子。

此事被某些有心人大肆鼓吹,成为学院一大热门话题。

第一阶段在密锣紧鼓地开展着,共展示十位生员的作品,其中并无陈三郎那幅字帖。

陈三郎倒没觉得如何,字帖是以前为图谋生写就的,一直没有卖出去,留在手里,只是交上去,应付了事。

相比诗词之类,衡量字帖丹青水平质量的标准更加模糊,各花入各眼,没被选中并不稀奇。

坐在椅子上,同桌的人心神贯注地听着,看自己的作品是否会被选中,陈三郎则专注于吃喝——刚才潜心领悟《真龙御水诀》,念力损耗不小,肚子饿得咕噜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