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木剑匣摆放在桌上,一动不动——乡试检查极其严格,考生连考篮都不能带进去,文房四宝之类,也是考场上发放。可以说,每位士子除了身上穿着的衣衫服饰,其他杂物一概不能携带。
考试规矩早就公榜示众,各项纪律要求三令五申过了,有违反者,一旦在进入考场的过程中被搜出,哪怕这些杂物与作弊无关,也会被认定违规,然后驱逐出去,取消考试资格。甚至还会上黑名单,以后想再来考都难了。
所以剑匣不能带,得留在客栈中。
没有小剑陪伴,莫名有些不习惯。
笃笃笃!
敲门声起,老周在外面叫道:“道远,好了没,咱们走了。”
陈三郎应道:“就好。”
起身开门,走了出去。
一起同行的,还有两个士子,其中一个叫“古临川”,却是老乡同窗来着,同样来自南阳学院。
四人来到试院外,见到黑压压一大片人,将试院外的广场站得满满当当。
广场之外,便有维持秩序的兵丁巡逻,口中不停吆喝:“闲杂人等,不准进入广场。”
所谓“闲杂人等”,便是跟随士子而来的书童侍从,以及家眷等人。扬州本地士子为数不少,因为地方近,自然有家眷送考;而一些出身大户的考子,身边也会有书童伴当,跟随侍候着。
这些人,只能送到广场外面。
找块空地站了一会儿,时辰到,一声锣鼓响,终于开始检查进场了。
由于检查严谨细致,从头到脚摸了个遍,连头发都得解开披散,耗费时间不少,故而必须尽早进行入场事宜。
进场规划成六个甬道,分成六条队伍,这样的话,能大大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