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

斩邪[校对版] 南朝陈 835 字 2022-11-06

天下间,豪门大族也有不少,他们族人成千上万,开枝散叶,汇聚一地,蔚然成城。这些郡望大族的族学,也就一个庭院而已。

在夏禹王朝,读书本就是件奢侈之事,教育成本不低,成长成本更高。而作为士大夫阶层,他们潜意识里也不愿推广,觉得愚民而治,才是正统。至于圣贤所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更多的只是一句口号,难以落到实处。

故而,陈三郎要建立这么大面积的族学,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当其时,他曾和杨老先生说过学堂不仅要设立明经科,还要设置医科、各种工匠专科等。

老先生听着,端是目瞪口呆,然后极力反对,觉得陈三郎这等想法荒诞乱来,毫无用处。

老人家的思维,很难改变,不过陈三郎的构思,更不容置疑。学科可徐徐创立,先把大学堂做起来再说。

构思里,起码要办十多个学科,学堂不大,庭院不够,如何安置得下?

杨老先生知道不好说服这名学生的“奇思妙想”,暂且只得作罢,依照吩咐去落实,有什么事,等陈三郎考完会试、殿试后,再从长计议。

不过话说回来,亲身监督,见证一间如此大的学堂建立起来,老先生颇有成就感。每天都呆在工地上,许多事务亲力亲为,绝不容许任何偷工减料的行为,做得极为夯实。

老先生指挥勤勉,周何之要做的事情则更多,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这样时间才勉强够用。

这一天黄昏,忙活一天的老周迈步走回临时住处。妻子李婉已做好饭菜,留在锅内,用盖子压住保温。

两个孩子已是有些饿了,眼巴巴看着母亲。

李婉温声道:“腾儿,囡囡,等爹回来,就可以吃了。”

周腾吞一口口水,脆声道:“娘,爹做事辛苦,我和妹妹饿一下,不苦。”

“乖!”

李婉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发,脸上露出笑容:这样的日子虽然过得忙碌,但十分充实,而且有盼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