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皇帝虽然离开,并不代表着殿试结果由臣子决定,他们得选出一甲进士来,然后再呈交上去,由皇帝御笔批准,并且落印,这才能真正生效。
杨大人很是明白,皇帝此举,等于告诫他们: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倘若再做不出正确的选择,那么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能够告老还乡,都是运气。
恍然间,心生悚然,但又觉得有所欣慰:皇帝原来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昏聩乱来,最起码,其治下手段依旧在,甚至有出神入化的迹象。
那么,皇帝多年来深藏于内宫,究竟为何?
杨大人抿了抿嘴,明白现在不是猜想的时候,得尽快选出三甲来,皇帝的耐心有限。
几位大臣又将三百宗卷文章重新整理起来,抱到偏殿中进行最后的筛选。
时间如流沙般流逝,贡士们站在殿上久了,一些年纪较大身体较虚的,开始觉得双腿发软,肚子饿得慌。
今天一大早,他们便收拾形容,装束一新,基本都不吃早餐。倒不是没有时间,而主要是考虑到空腹上殿省事,不用担心吃饱了要出恭的问题。
又过了两刻多钟,杨大人率领诸人从偏殿出来,手中捧着三卷文章,毕恭毕敬交给执事太监。
毫无疑问,这三卷文章便是一甲进士的人选了。只是最终名次,谁是状元,谁是探花,自然得由皇帝决定。
从十卷候选缩短到三卷,正是皇帝想要的效果。
执事太监端着文章转身离去,向皇帝复命而去。
不用多久,这太监便带着笑容走出来,手中捧黄绢,站到台阶上,高声叫道:“殿试放榜,贡士接旨!”
这是尘埃落定的节奏,谁都知道三百贡士,主要争夺的在于一甲三人,二甲三甲那些,就显得黯然失色,颇不重要。
哗啦啦!
三百贡士尽皆恭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