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是,还娶什么老婆?还苦苦挣扎奋斗做什么?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陈三郎听着净空的念经声,就觉得反反复复都是在陈述表达着这样的意思:放下,放下吧!
万事放下一身轻!
听得多了,慢慢便迷糊起来,这时那古书光华蓬发,有字句飞扬而出,苦苦抵挡着金光的侵蚀:
“家国逢难,世道为艰,何以退?何以避?何以放?何以空?”
陈三郎精神一振,从迷糊中警醒过来,只觉得脊背有冷汗流下来,定一定神,伸手去拿起笔来,醮了墨,开始写字。
只写一个字,字体四四方方,很大,几乎把整张纸都给写满了,是个“静”字。
每逢大事有静气。
平安难得,静亦难。
静,其实是一种境界。
世道人情,熙熙攘攘;红尘名分,头绪万千,置身其中,谁能静而不动?谁能动而不急?谁又能急而不昏。
当头脑发昏,往往便会做出些糊涂事来,乃至于不择手段,不分青红皂白,什么都做得出。
陈三郎做那场大梦,这魂魄便具备了不同,难以言说,只是分外的凝练与沉稳。
当人活了一定年纪,有所经历,多多少少都会如此,谓之“成熟”。陈三郎虽然年轻,但梦了一生,反而比许多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还要有阅历得多了。要知道,那个梦是如此的不同寻常,匪夷所思。
也许,正因为这般,他才能与《浩然帛书》相得益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