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丰盛不提,吃饱之后,陈三郎回到房中,脱了衣服,躺进早准备好的一大桶热水中,舒服得浑身毛孔都要开张。浸泡了足足小半个时辰,都添了三次水了,他才出桶。
弄完些琐事,许珺开始磨墨,这般情景,一如往常,红袖添香,笔墨挥章。
今晚陈三郎只写了一篇字便作罢,早早上床。
房中烧着炉炭,温暖如春,人心怀春,正所谓“久别胜新婚”,外面小雪簌簌,房内温软入怀,切莫辜负无限柔情。
颠倒衣裳,好一场酣战!
第二天,陈三郎倒准点醒来。吃过早饭,来到府衙公房中。
他前往通天河,本身是为了寻幽探秘,可也肩负着寻求粮食的重任。然而归来时,却是两手空空,未免教人失望。通天河中鱼不少,但人力捕捞不易,缺了蟹和他们配合,到底难成事。
再说了,一截河域,即使鱼再多,也远远无法满足崂山府上下的粮食消耗需求,只能算是个噱头,或者解燃眉之急罢了。
公房中,周分曹郭楚都在,他们绝口不提陈三郎外出收获如何,而是一板一眼地汇报府内状况。其中提及前几天府衙出榜告示,号召管辖民众踊跃卖粮,收效还算可以,不少百姓知道府衙困境后,都愿意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
当然,这些粮食也是他们在分田制后种出来的,多为薯类。积少成多,暂时能缓解危机。
这是开源。
节流方面也做得可以,现在进入崂山府的流民明显少了,不来的,或不会来,或已经来不了了,根据各县城报上来的数目,统计起来,约有八万多人,真算得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人数落实了下来,其中愿意从军并符合要求的青壮有一万之多。
这个比例相当之高!
不过也不算奇怪,落难逃荒,妇孺老弱很难生存,能活下来的基本都是青壮。
从某个角度看,这便是优胜劣汰的残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