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得一段时日,以周分曹为首的六房官员抵达扬州,入城之后,迅速一个萝卜一个坑,开始全面梳理工作。
对于周分曹等人来说,扬州熟悉得很,虽然被元文昌一番折腾,但诸多人脉依然存在。
想当年,不管是周分曹还是宋志远,都是一方名儒,门生子弟不少,这些人,不少还是留在扬州。知根知底之下,用起人,做起事来,就轻车熟路,事半功倍了。
完善的制度威力再度在扬州呈现。
当然,这不包括分田制。该制度适用在百废待兴的雍州,却无法套用在扬州之上,若是生搬硬套,反而适得其反,惹出大乱子。
针对扬州现状,陈三郎主要要求一个字:稳!
稳定之余,加以引导,不断渗透,一步步来。
在此期间,以逍遥富道为首的神学院进言,要为陈三郎立像!
这个,是大事!
古代圣贤皆有像,供人跪拜,受人香火,等同于神灵。
以陈三郎当下的成就,与圣贤自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相差甚远,这一点,他有自知之明。不过其深知立像之事,与《浩然帛书》利益攸关,如果做成,具有极大的裨益,忍不住心动。
几番思量,陈三郎做出决定,立像,但取折中之法!
第五百九十九章 外御其辱,挥师北上
立像,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古往今来,多有例子,主要分为两类,一为“圣贤”;一为“神灵”。
比起圣贤,陈三郎自叹不如,那些供在圣庙里的人物,个个都是功德在身,光辉万丈,有立言之书,有立功之业,还有立德之威。如果说陈三郎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他正走在前进和靠拢的道路上。
至于走到终点时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那是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