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此时,小圣贤庄后山。

陡峭的山巅,被飘渺的云气遮掩。

三道人影盘坐其中,就好似端坐在云海之中的仙人,透着飘渺自然的气息。其中一人须发皆白,清瘦的面容看起来严肃而不苟言笑,让人不由为之紧张。

此人,正是儒家当代掌门荀子。

在荀子的下手处,坐着两位面容年轻的学子。他们在头上挽了个发髻,身着小圣贤庄的学员服,一人看起来神情肃穆不苟言笑,另一人看起来神情淡泊如水,宛若隐士。

他们正是儒家当代最杰出的两位弟子,伏念与颜路。

荀子神色肃穆,声音爽朗道:“以你们之见,韩国的局势将走向何方?”

伏念与颜路对视一眼,随后伏念拱手道:“依弟子之见,眼下的形势虽是秦魏联军,兴兵六十万而伐韩,但最终秦魏必有一战。此战魏国若胜,则秦人东征之路受阻,数年之内当无力兴兵。魏国若是败了,则秦人锋芒在无人可挡。”

颜路神色平静,柔声道:“弟子的看法,与伏念师兄相同。”

荀子满脸肃穆地点了点头,沉默了数息的时间,道:“关于秦魏之间的看法,我也你们也是相同。只是,你们看漏了一点。”

看漏了一点?

颜路与伏念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淡淡的茫然,不明白荀子说的到底是哪一点。

荀子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赵将廉颇领军二十万镇守南方边关,如今率军十五万驻扎的赵魏边境。此战赵国若是参与,则秦魏之争实难断定胜负。”

两人闻言,这才明白过来。

伏念脸上露出惭愧之意,躬身拜道:“多谢掌门指点,是伏念孟浪了。”

荀子微微摇头,叹息道:“如今韩国的六万主力大军,被秦魏六十万大军围堵在广武一带。此战之后,天下怕是再无韩国之事。不管魏国是利令智昏,还是另有谋算。当他们踏出国土的那一刻,胜负就已经开始向秦国倾斜。现在这个局势,只能看赵国是否会动手,如何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