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她也接受不了这个设定!

“呃,就算你们死死盯着我,”利兹举手投降,“我跟你们一样,也是刚到这个世界啊。”

“……”张菁认可了这个答案,但是下一秒就捉起利兹的手大步往前走,“来,快点往前走,往大街里走就能看见年轻女人了吧!”

“你这句话一出口,我感觉自己立刻变成所有人眼中的变态啊……”好吧,利兹尽努力无视码头上这群阴阳头的注目礼。

……

走进市集后,张菁等人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穷苦老百姓中的女人披头散发,富家小姐与富家夫人则是梳着发髻为主,均没有剃出“阴阳头”此等放到现代都能归入“杀马特”一族的发型……理由不得而知,要是清朝历代皇帝觉得这发型好看,那为什么不让女人也剃了?

其实她们关心这种事没什么意义,一方面这又不是她们的世界,另一方面她们又不需要入乡随俗,管他的呢——她们只是接受不了文化的冲击罢了,要是整个世界的女人都顶着此等发型,她们会忍不住觉得难受。

发型问题到此为止,但她们松下的一口气又马上提起来了。张菁与慕容九作为武林高手眼力何等不凡,一个人身体上的不凡之处一眼就能看出来,在观察路人的发型的时候发现那些富家小姐、夫人们“双足小得吓人”。

要是单独一个,那能说是天生残疾,问题是她们路上碰见的全部都是这个样子,那就是问题了——在得知“三寸金莲”这个名词并亲眼看见那双畸形的双足,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说女人啊,我都明明说是来带你们来看现代科技的演变的了,你们怎么从头到尾都在关心别人的外观问题……比起别人的发型、别人的脚型,你们不是更应该对前面那个女人抱着走的架子更感兴趣吗?”

“那是……?”

“照相机啦,大概……”看见洋服打扮的清朝女人抱着原始的照相机走进一间挂满鸟笼的茶楼,“跟上去看看吧,总比你们顶着别人的脚看强。”

第二十一章 话说十三姨你到底叫啥名字……

有些侵略者对被侵略国采取掠夺政策,杀戮当地居民、对粮秣房舍等物资进行彻底的抢劫、焚烧和破坏;有些侵略者与被侵略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换着方式长期地获取利益;有些侵略者对被侵略国采取高强度管治,一点一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领土的一部分……并没有评价这三种方针谁优谁劣的意思,毕竟如此重大的决策必然是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深思熟虑下的结果,事后诸葛亮也不是啥情况都不知道的外人能当的,现在要说的仅仅是“不同政策激发不同的抗争心”。

老百姓这种生物其实很现实也很简单。你不让我活下去,那我拼死也要反咬你一口;你让我的日子难熬,那我考虑良禽择木而栖;你没有改变我的日子,那我管官家是谁;你让我的日子变好,那我就将你奉为圣人……在这里,西方侵略者采取了相对而言中庸的“长期获利”的方式,老百姓的生活变糟糕了,但也不至于活不下去,因此形成“反抗者终究是少数”的状态。大部分百姓都是咬咬牙认了这现状,原本家庭环境优越的,照样是去茶楼听乐曲、遛鸟斗蟋蟀,日子也不算太难过。更有甚者,就如同担当满人的“包衣奴才”一般,跑去当洋人的下属、反过来欺压自己人,生活条件变得更好。

爱国心?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