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应下,这是一个很好的长见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的机会,他若是放弃了,那这一辈子便只能囿于这片乡里了。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只有他的妻女。

赵长夏道:“你放心,当初答应你的我都会兑现,如今郑嫂名下的资产已经有数十贯钱了,等秋收过后,我便替你们买十几亩地。”

郑阳因为跟赵长夏走得近,在外人眼里,他便是赵家的雇农,因而郑嫂整日带着女儿往曲家跑,郑家人也拦不住。

一开始郑家人还有些怨言,跟邻居抱怨时,邻居不以为然,每个雇农、佃户都会面临着“一人受雇,全家干活”的挑战,郑家人不就是觉得自家的衣服没人洗了,不乐意嘛!可他们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媳妇。

有了钱后,郑嫂在郑家的地位便直线上升,而且她腰杆子挺直了,面对郑家要求她将那些钱拿出来补贴家里,她也能义正言辞地拒绝:“这是我的嫁妆,把手伸向儿媳的嫁妆的人家,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郑家人气得天天找郑阳,要求他“振夫纲”。

郑阳这会儿也是为了躲避家里人,所以才决心答应赵长夏,替她进京。

供奉官打量了他一眼,也没有什么意见。不过供奉官很好奇官府怎么会等着她家的稻谷,这里面还有什么猫腻不成?

赵长夏道:“官府定了数百石谷子,充作官田的谷种,来年开春种的。”

郑阳进一步解释:“供奉官有所不知,曲家有名的不仅是‘特品寒瓜’,还有稻谷。寻常人家所种的稻谷,亩产四石便算大丰收,可曲家的稻谷能产七石。因此这清江县、州府的官田,都是找曲家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