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豆腐板盖上一层薄布后搬到屋外,小院角落有一个木推车,是镯儿平日里卖豆腐所用,上面摆好了豆腐,下面还空了个位置,是留给装豆浆的木桶。
镯儿推着车,轻车熟路的出了院子,别看镯儿忙活了许久,这时天才算大亮。镯儿在的村子并不大,路都是泥泞颠簸的,镯儿挑着最平整的路走,不多时就到了第一户人家门口。门是开的,远远地看见有一个老翁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两个小碗,镯儿见了他,声音欢快的叫了一句:“陆爷爷!”
老翁乐呵呵的迎过来,和镯儿寒暄了两句,镯儿给他的两个碗分别盛上一块儿豆腐和一碗豆浆,老翁闻着空气中的豆子香,夸道:“还是镯儿做的豆腐最对老头子胃口,好吃,别人家做不来的。”
老翁取出荷包里摸出六个铜板,递给镯儿,镯儿看着那铜板,却不肯收:“豆浆、豆腐各两文,一共四文钱。”
老翁把手中的六个铜板扔在镯儿推车案板上:“好孩子,你拿着,爷爷听说了你家里的情况,别和爷爷推脱。”
镯儿爹好赌,常在外面输钱,那些被欠债的人就会寻到家里来。昨天又来了一被欠了钱的人在镯儿家好一通大闹,想来是被老翁知道了。
镯儿家里只有一个生病的奶奶,母亲气不过镯儿爹不争气,在镯儿小时候离家走了,还有一个姐姐已经出嫁。
镯儿家中没有男子,家境又实在贫困,镯儿也是实在无法,小小年纪就担起了一个家,每日抛头露面做些小生意,邻里也都知道镯儿家里情况,总是能帮衬就帮衬着一些。
镯儿执意不肯收,老翁又坚持着让镯儿拿,僵持不下中,镯儿实在无法,便又拿了一块儿豆腐,递给老翁。
老翁也不推脱,摇头叹息着收下,镯儿这才收下那两枚多出来的铜板。
拜别了陆爷爷,镯儿又沿着街卖了一圈儿豆腐,大家都知道了镯儿这时会来,有需要的就打开门找镯儿要一块儿豆腐。看来昨日那一场闹剧村里许多人都知道了,他们看着镯儿的眼神都带着许多可怜,镯儿硬着头皮卖光了豆腐,豆浆倒还剩了一点,不足一份,不好再卖,镯儿打算拿回去留给祖母喝。
回家的路就没那么讲究了,豆腐已经卖光,不怕颠簸,镯儿便抄了近路回去,正推着车用力,拐了个弯,眼前却出现一名男子。
男子穿着一身长袍,脊背挺得很直,与这小村的气质格格不入,正背对着镯儿踱着步子。
镯儿惊喜,一连串的喊他:“江向歌!二江!”
被唤作江向歌的男子回身,他面容并不出挑,但那一双眼却很有看头,有些微微地上调,让人忍不住想望。江向歌声音透着笑:“我还道你今天不走这条路,等了你好半天了。”
镯儿推着车走到他身边,空出一只手扯他袖子,一连串的问:“你这次去城里卖山货,卖得好不好?我听说京城里来了一些富商,你赚了不少吧?”
江向歌接过镯儿手里的推车帮她推着,一一回答了她的问话。俩人一起在路上慢悠悠地走。入了秋的天凉风习习,再无夏季那般粘腻,镯儿好奇的问了江向歌一些城里的趣事,江向歌也为镯儿一一解答。
江向歌在江家排名老二,所以大家都喊他二江,他比镯儿大了四五岁的年龄,算是从小看着镯儿长大的。
村里人都知道江向歌并不是江父江母所出,而是京城里有什么人在逃亡时把孩子与几两银子硬塞给他们的,也正是因为不是亲生,所以江父江母并不疼爱江向歌。江向歌从小就端着一副架子,偏偏只和镯儿玩的到一处。
江向歌一路帮镯儿把车推到镯儿家,回家的时候,奶奶起床了,正吃着那碗豆腐脑,见到江向歌,都笑眯眯的招呼他:“二江来啦。”
江向歌和这位长辈寒暄了几句,镯儿打了水洗了大盆和木桶,站在江向歌身边,用胳臂肘碰了碰江向歌:“你中午在这里吃吧,我给你做油炸豆渣丸子。”
江向歌点点头,镯儿便去厨房准备,听到身后奶奶笑着道:“我们镯儿真会疼人,二江准备什么时候让镯儿过门?”
江向歌带笑的声音:“快了,快了。”
自从镯儿记事,村里的长辈便都时不时的在拿镯儿与江向歌取乐,镯儿与江向歌早都习以为常,碰到这种,只嗯嗯应付,尤其镯儿并不懂这意味着什么,也就当个乐趣儿,左耳听,右耳就冒了。
镯儿去了厨房,早上搅拌好的豆渣已经没了多少水分,正是下锅的好时候,镯儿把豆渣捏成一个一个小丸子,正忙碌着,厨房门口人影一闪,是江向歌进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