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孔丘放下茶盏,看向南宫敬叔。
“老师,这是向大夫的刁难。宋国祭祖,流落在外的子姓子孙,必须要于宋国有贡献,方有资格祭祖,以往,只要提供大量的钱财,也算一种贡献,这所谓的贡献,只是一种心意,无外乎多少,但,如今,学生去送一些钱财,他们却弃之如弊履,学生一番打探,才知道,是向大夫下的令,没人敢对老师放开口子!”南宫敬叔皱眉道。
“于宋国有大贡献?方给祭祖?”孔丘微微皱眉。
“老师,这就是向戌的刁难,他想要老师留在宋国!那负责祭祖的官员还说,只要老师愿意留在宋国,坐镇宋国,就是对宋国大贡献,这不是很明显吗?逼老师留在宋国!这向戌,就是一个小人!”南宫敬叔郁闷道。
孔丘摇了摇头:“向戌为人,忠君爱国,光明磊落,他不算小人!”
“这还不算小人?若不算小人,何至于如此刁难?”南宫敬叔郁闷道。
孔丘摇了摇头:“污己为国,是为大义,他不算小人!况且,他做事也并未做绝,只是将祭祖条件提高一些罢了!”
“可是,这个提高,却是无限啊,我们做什么,他们都不承认足够贡献,那有什么用?”南宫敬叔担心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宋国,为师是不会留下的,留在宋国,就很难继续钻研学问了,但,祭祖,乃是家父遗愿,我不可能就此放弃,于宋国有大贡献?其实,说起来,宋国如今,还真的遇到了一场大灾!”孔丘摇了摇头道。
“大灾?老师,你是说宋国闹饥荒?”南宫敬叔好奇道。
这一路,南宫敬叔也见到不少了,虽不至于易子而食,但,也是灾民无数。不久前,南宫敬叔就遇到一个乞丐带着褒姒画像的,那乞丐被追杀,逃出来,却也饿死了。
整个宋国,都笼罩在一场巨大的饥荒之中。
“这两年,并没有巨大的干旱,为何会有大灾?”孔丘看向南宫敬叔说道。
“学生只是听说,宋国境内,粮食减产,甚至很多地方,颗粒无收,百姓没了收成,各大家族也库存告急,难道……!”南宫敬叔惊讶道。
“大灾之年,宋国动荡,不过,这不是关键啊!”孔丘抬头望天。
一众学生也抬头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