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孔子昔日儒道大成,才三千里大道之海,和眼前差距居然如此之大?
孔子也静静的看着远处三万里的紫气。
“老师,应该是无数道家弟子吧,这么大的大道之海,不可能是一个人所能施展的,肯定是无数道家弟子的大道之海合并起来的,没错,肯定是很多道家弟子合并之效果!”子舆马上说道。
“老师,道家子弟很多,可不仅仅是洛邑那些,肯定还有很多!”南宫敬叔也安慰孔子道。
这一刻,两个学生尽全力安慰老师,怕老师受到了打击。
但,两个学生越是如此,远处的画面越不让二人如意。
仔细望去,却能看到,紫气升腾天空,并没有多少道家弟子出现,只有一头青牛缓缓走来,牛背之上,驮着一个老者,手执一卷竹简,摇摇晃晃的向着函谷关走来。
“老子?”孔子一眼认出了那老者。
青牛背上,老子似有些慵懒的坐着,任凭青牛将其驮向函谷关。青牛每步踏出,也预示着三万里紫气向西进了一步。
这一步之进,也让地上草木疯狂生长,好似那道德领域所到,生机盎然,万物复苏。
更有甚者,老子青牛所过之地,无数动物纷纷匍匐在地,似在拜向老子。
这不是气息压迫,这是道德教化,仅道德领域所到,就让动物们心生敬畏。
“只有一个人?怎么,怎么会这样?”南宫敬叔惊愕道。
“紫气东来三万里,老子西行函谷关?”子舆也露出一股震撼之色。
这下,连安慰的借口都没有了。
四方,无数商队露出震撼之色,一个个猜到了是老子,更有无数人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