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页

陈夏跟工人们寒暄过后,马上让陈国庆安排发放年终奖。

是的,没看错,就是年终奖,这个可在越州地区算是头一份了,也让药厂的职工们激动不己。

陈夏定的标准绝对惊掉所有人眼球,每一个庆丰村的职工,每人年终奖是200元,相当于年底多发4个月工资。

一个农民一年工资800元,这工资水平超过了越州地区全部国营厂,甚至跟陈夏一年的工资也差不多了,他一年也就900多元,而他还是正科级干部。

反正据四爷爷说,现在庆丰村的姑娘特别好嫁,庆丰村的小伙子娶妻都要挑挑选选了。

大家都知道,庆丰分厂扩产是必然的,按陈夏当初的承诺,只要踏实肯干的庆丰村人,将来都有机会进入药厂工作。

而且庆丰村村民还有另外一个福利,让周边村庄人羡慕不已。

陈夏一年交给村里10000元承包费,陈亦根早就宣布,庆丰村的子弟读书学费全部报销,哪怕读到大学就行,只要娃娃有本事。

不但报销,只要考到全班前三的,另外还有奖学金拿,这让家长纷纷主动督促孩子用功学习。

幸亏现在也没有培训班,否则来庆丰村办一个,绝对能发财。

这个奖励机制这一下子让庆丰村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教育为本不是说说的,是要真金白银投入的。

而陈亦根一个更狠的绝招,愿意来庆丰村小学教书的老师,每一位老师村里每月额外补贴20元。

这下好了,公社中心小学里面教学水平最好的老师现在都在庆丰村里,名额在学校内部都抢破了头。

乖乖,一个月多20元,这在八十年代初绝对是一笔巨款了,相当于一个临时工的收入了,那还不得用心教学,免得名额不保。

老师也是要恰饭的,谁不想收入能高一点?

所以不要道德绑架老师,要他们甘于奉献。应该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安心教书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