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页

在软件领域上,奕星也有一定的技术,但缺失的内容更多,因为成立的时间短,软件技术研发的时间短,哪怕有赵奕指明研发方向,单单是打代码,十几个人工作一年,工作成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水果公司的操作系统,是上千的工程师,工作几年时间才拿出的成果,特斯啦公司生产的汽车,电子系统也是几百工程师,花费几年、十几年时间,才拥有现在的规模和功能。

一句话,奕星还是缺少底蕴。

想要补足软件方面的底蕴,就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的工作,才能够拿出理想的成果。

但是,无论是奕星公司,还是赵奕本人,都希望公司快速发展,而不是耗时间在软件开发上。

现在的融资就是个很好的机会,交换大量公司的软件技术,拿到大量完善好的程序包,把大量的内容有序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快速达成主体构架,后期慢慢完善就可以了。

当然了。

后续工作肯定会非常的复杂,但对于赵奕来说不算什么,只要有了特定功能的数据包,简单的做过检查以后,构架出整体再有序排列,就可以做出想要的成果。

其他边边角角的完善,或者费事费力、很麻烦的打代码工作,就可以交给公司的软件部门完成了。

除了软件相关的技术外,公司还需要顶尖的冷却技术,来弥补光能接收转化器的不足。

还有,汽车相关领域的技术,奕星缺少的还有很多。

如果能找到顶尖的汽车厂商合作,就能弥补设计制造上的不足。

等等。

很快奕星公司就宣布了要进行第二轮融资,公司会拿出十个点左右的股份,拟定的融资规模,最低超过一千亿人民币。

这个公告发出来,顿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评估公司对奕星的市值评估,总体在8000亿到13000亿人民币之间,但市值的评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奕星并没有进行上市,其他人想花钱投资都找不到门路。

现在,门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