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土豪财团完成了投资谈判后,赵奕马上和空间信息科技公司、高等压缩材料公司以及航天局联系,准备直接订购生产二十台聚能卫星。
现在融资进行了一半儿,有了充足的金钱支持,也是时候开始扩大公司规模了。
聚能卫星,就是能源基础。
有了充足的能源基础,就可以开放性的建造z波卫星、小型太空飞船,当然也少不了更多的无限动力汽车。
赵奕召集了技术组,准备对无限动力汽车进行升级。
一个是系统的升级。
这方面会普及到已经售卖出去的汽车,也可以做系统方面的升级,以提升汽车的控制和安全性,同时尽可能的节省能源。
公司的技术部一直在研究特斯啦提供的软件、程序包资料,他们获得了大量基础源代码,整理工作都需要不短的时间,但利用一些功能性的程序包,拼凑在一起,让电子系统实现新功能,给汽车提供更稳定、安全的服务体系,还是可以做到的。
另一方面,就是研发无限动力汽车的二型了。
在无限动力汽车的制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二型就是对一型的提升。
同时,也会设计多种外形,来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
这一步也是为了进军海外市场做贮备。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暂时没有考虑减配来减价的方案,公司甚至觉得应该提升性能、提升配置,适当的增加售卖价格,主要是因为,无限动力汽车制造数量有限,远远没有满足市场需求。
如果有一天满足了高端市场,出现汽车囤积的情况时,才会考虑去减配减价,去侵占低端一些的汽车市场。
这才是常规的发展战略。
在奕星公司稳步发展、扩张的时候,因为投入到市场中的无限动力汽车越来越多,再加上奕星频频和各公司达成协议,引起了舆论大量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