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使用火星-1飞船。
“奕星的火星-1飞船,执行过火星着陆并返回的任务,证明了其稳定可靠性。”
“同时,火星-1飞船拥有非常完善的性能,携带的空间链接设备,可以在近距离清晰的,把立体图像传到地面,比人眼看到的还要清晰的多。”
“依靠火星-1飞船高端的技术性能,肯定会提供比普通探测器更多的数据、图像资料,也会让我们获得更多木星的信息,也会对木星更加了解。”
“但是,只是对木星进行探索,而不是进行木星卫星的登陆,使用火星-1似乎有些大材小用?”
这是舆论的观点之一。
如果只是对木星进行探索、拍摄等工作,发射一个多功能的探测器就可以了,根本不必使用高端的火星-1飞船。
另外一点就是,探索任务会使用太空穿梭技术。
太空穿梭技术每次使用都会引起关注,到目前为止,穿梭最远距离只是到达火星。
现在可是直接到达木星的太空穿梭,距离直接提升了好几倍,自然会引起大量的关注。
奕星对外宣称,太空探索技术甚至可以让飞船直达太阳系外,是否能做到就不一定了。
现在的木星探索任务就是个机会,能看到是否能成功完成穿梭。
如果能短时间到达木星,也就证明很容易到达更远的距离,探索太阳系外就不再只是理论。
事实上,探索太阳系外,暂时还是做不到的,唯一能做到的就只有宇宙飞船,而宇宙飞船还在不断进行测试,肯定不会轻易做系外探索。
这主要是因为z波的功率。
换地球轨道的z波卫星,功率是被严重限制的,只是使用太阳能传输技术,并不能保证超强的功率。
哪怕是制造出了‘夜空最亮的星’,只能最多支持十亿公里的高倍压缩,距离再远压缩倍率就会受限,也就根本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