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月经先期炙甘草汤合两地汤

张景在心里回顾四诊的结果:

患者,女,21岁,月经常提前一周到十天不等,经色暗红,量偏少,有时瘀块明显,经行腰酸,上次月经9月30日来的。

刻下:体瘦,神色可,口干、咽干,易急易怒,自觉身热,眠浅多梦,小便黄,大便两日一行,质偏干。

查:舌质红,舌尖小瘀点,苔少,脉细数而代。

通过辨证分析,对于桂翠月经先期的原因,张景已经了然于胸。

于是微微颔首道:“小翠,你这是属于太阳与太阴合病,气阴两虚证。”

“啥意思?气血不足吗?”桂翠可听不懂什么太阴太阳的,只晓得女性大都有个气血不足的情况。

“有点挨边,但这两者可不是一回事。”张景纠正道。

“那治疗起来很麻烦吗?听说气血很难调好的。”桂翠秀眉微蹙。

“并不算难,服药一周应该就可以了。”张景自信地说道。

“一周?中药这么神奇的吗?”

“谈不上神奇,和所有难题一样。只要找到症结所在,看似复杂的问题,往往都能迎刃而解。”

“行啊行啊,张医生,那麻烦你赶紧给我开药吧。”桂翠激动得脸都红了。

张景点了点头,开始书写处方。

炙甘草20g,党参10g,生地黄80克,桂枝15克,阿胶10克(烊化),麦门冬20克,麻子仁18克,生姜7片,大枣5个,地骨皮15克,玄参15克。

至于煎服方法,桂翠自己就是中药师,也就无需过多交待了。

综合此方来看,前面是《伤寒论》里的经方炙甘草汤,不过,基本上是原方所载的三分之一剂量。

至于最后加的两味药,则是合用两地汤之意。

两地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是历来备受医家推崇的妇科名方,主要就用于月经先期。

只不过,再好的名方也不能完全照搬。

毕竟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而不是辨病施治。

只有辨证准确了,才能一剂知二剂已,效如桴鼓。

否则的话,大多只能是停留在有效阶段,却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长此以往,你就自然而然成为真正的慢郎中了!

明德堂的白发白胡子老中医黄彪,不就是最为典型的前车之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