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页

而那石猴虽然听人道之事半懂不懂,但他一分学了孔丘像人,一分学了老聃无为慈悲如神,另有一分,被陈昂带着兽性未蜕,又增添魔性,表面上是个知礼之士,载道之才,内里一分桀骜不驯愈发深入骨髓,有一份漠视万物的魔性。

正所谓,神魔人猴皆是我,打破顽石不悟空!

一日,太清真人看那猢狲在门外扫洒,忽然唤它进来,石猴下拜在地,只听太清真人道:“我与你有些缘分,陈道友之意,我已尽知……我问你,你姓什么?”

那猢狲抬头,有些迟疑道:“俺是个天生地养的猴子,如何能有姓名,只指望老师哪一日见弟子勤勉机警,赏赐我一个姓名来!”说罢眼巴巴的看着陈昂。引得陈昂暗自摇头没好气的说:“你看我做甚?我都说过,面前这人算你半个父母,你如何姓不得?”

那猢狲脸色大变:“难道叫俺也性老么?俺还是个小猴子,只想着长生不老,若是姓这姓氏,回去人家唤我大王,就要加上一个老字,变成了老大王,唤我猴儿猢狲,又变成一个老猴儿,老猢狲!辈分凭分大了一辈。我出海学长生不老之术,如此不引得我那些孩儿们笑话?兆头也不吉利……”

太清真人笑道:“你既然不想姓老,又想长生不老,那就姓孙罢!”

陈昂也道:“你看上去是个载道之才,内里却是桀骜不驯的性子,宁折不弯,日后必是要闯下大祸的,这是你天生的一份凶性,一份顽石的任性,还有自为师这里学到的魔性。你是个猿猴的模样,为师也不指望你成道德真人,打破顽石不悟空——你就叫孙悟空了!”

第五章 圣人西行出函谷

石猴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先向陈昂作礼启谢,又拜过太清真人,三教圣人论道十天,悟空向孔丘学了礼仪伦理,听老子,又学了一肚子的道德无为,最后得陈昂传授,通晓了自然科学,真个是大造化,好机缘,得法三教圣人前,半是猢狲半是仙。

它早与子路学语言礼貌,习字通理,每日勤学不怠,每日闲时扫地除草,寻柴燃火,担浆烧水,还要打理茅庐后面的牛棚,牵了里面那只青牛去放,扫洒皮毛。凡三位圣人所用之物,无一不备。

每当三位圣人开讲之时,它与子路正襟危坐,在旁闻讲。

只是孔丘此从齐国而来,拜访老聃,只因王子朝裹挟周室守藏室,宗庙所藏图法投楚,致使周室图法逸散,为的是献藏书与周敬王,重建守藏室,未想到老聃因为守藏室图法失散之故,得罪于敬王,已去守藏室之史职,低贬回乡。

孔丘此行未能如意,与老聃,陈昂论道一个月后,便携子路归鲁。

悟空听了这一个月的传法,智慧灵性,大异于从前,他与子路早晚结伴,已是好友,往去送了孔丘圣人数十里程,这一日他牵青牛去城外吃草,念及子路归鲁,悟空智慧发萌,听三教圣人说法,已经有了道行,这天产石猴得后天早就,神通实在不同凡响,晓阴阳,会人事,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能避死延生,知子路一去,几无再见之日。

它见子路为人果烈刚直,又凡圣人得道,必有波折凶险,冥冥之中,已经知道子路此去恐有劫难,不得好死,不由得悲从中来,几欲泪下。

悟空手抚青牛之背,悲鸣道:“子路,子路,再见无路!此去凶险,魂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