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
“诡异……”
“大自在天……!”
“冥河!”
“生命是什么?”
“众生,有情!”
梵无劫忽然明白了一些东西,这里是祇树给孤独园,在洪荒破碎前的一个时代,冥河老祖将罗睺镇压在了归墟之中,释迦摩尼便请冥河来到祇树给孤独园辩经论道,一论魔佛之别,明辨魔佛之间的法度。
这一盛会,乃是魔佛之间的第三次辩法,这一次冥河孤身一人去参加,世尊率领三千门徒前往迎接,双方在祇树给孤独园中辩法。
世尊讲法七天,法度圆满无缺,佛法高深。
冥河却也不落下风,双方辩法三元,一共三万多年,最后谈及‘众生’的问题,诸佛弟子发言认为,此词系指具无明烦恼,流转生死之迷界凡夫,揽五阴通称众生。众生不同;揽三途阴罪苦众生、揽人天阴受乐众生、揽无漏阴真圣众生、揽慈悲阴大士众生、揽常住阴尊极众生。
世尊亦称:“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也就是有受、想、行、识等诸识,缘起者,便是众生。
于冥河的理解中,就是一切拥有受、想、行、识等精神活动,能感知客观世界,进行主观精神活动的,皆是众生。那么微小的如蛊之虫,草木等只能感受,而并不能主观思考,没有‘我’的概念的,那些简单的,卑微的生命是不是众生呢?
于是冥河老祖便与世尊,共同定义去定义生命。
世尊认为缘起无明,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是众生,冥河便由此展开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什么是生命?”梵家三祖缓缓的,低声道:“生命的极限在哪里?生命的界限在哪里?如何区分生命和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