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他们同样是沈言的客户,编号还很靠前哦。
这里是米国,别看好莱坞电影中两大组织相互杀得不共戴天,现实中也差不多——但表现在公众面前的,一定是相互竞争同时还亲密合作的关系!两大组织如果表现得互相仇恨,内耗剧烈,那才是典型的政治不正确!
所以fib在调查的时候,一般是这种表现,“这个办假证的有毛熊血统,这件事肯定是毛熊的阴谋,是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去踏马的cai!”
“华裔,又是华裔!我猜种花家也在其中扮演了某个角色,他们内政部最腹黑了,我们把种花家也加到怀疑名单上来吧……去踏马的cai!”
“摩萨德,又是摩萨德……去踏马的cai!”
“军情六处也有份……去踏马的cai!”
“去踏马的cai!”某个职员没喊开头就喊了后面,于是尴尬了……面对整个办公室看过来的目光,他停顿了一下,随便想了一个组织。“哦……is?”
大家又重新低下头忙碌,只有主管说了句,“别闹……is是我们的人。”
……
fib内部有个笑话,说有一天数据分析员大喊着“我统计出来了,我统计出来了”跑进情报分析室,说他统计出了假证买家的分布数据。主管立刻大喜过望的问,“快说!谁才是最大的买家!”数据分析员表情无奈的指着窗外的另一幢大厦说,“隔壁”。
这个笑话流传甚广,显然又是一个关于两大组织的段子。
可fib不知道,和他们一样焦头烂额的,恰恰就有他们正在痛骂的cai。
cai为什么敢跳出来背黑锅?为什么敢于悍然发动对fib的渗透攻击?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已经提前一步掌握了问题的关键,随时可以洗白,所以才如此的肆无忌惮!
否则就算是在灯塔国,这样的攻击也触犯了某些不成文的规则……
前期的时候,确实是莱斯特带着他的非法移民工厂印刷,沈言负责处理黏胶问题和全加州到处跑着投递邮件。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订单如潮水般涌来,就凭他们这点儿人手根本处理不过来——米国人比想象中更喜欢刺激,而且50美元又不贵。
顺便说一句,之所以定这个价格,是因为沈言的那个问题和莱斯特掏出的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