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老拍了拍季东青的肩膀并不责怪,而是非常痛心。
季东青其实心里也不好受,记忆中班级里除了自己只有几个人算是用心学习的,积极地学习计算机语言,考试背题。
然后每一个学科都用心点,虽然不是那种研究进去的,最起码能够做到老师课堂上讲的重点能够牢记于心。
可是即便是自己这样的,也没有真正的理解一个学科,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本科或者说应用本科教育的失败。
觉主多,学习的人少,最终教育出一帮拿着高等学历的废物。
季东青也注意过梁法荣的材料配方,貌似根本没有什么配比或者严格的比例计算,完全就是碰!
或者严格地说是多年的经验积累,失败的积累。
这些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完全是可以通过工业软件的精密计算,数据积累从而达到精确控制的,尤其铸造厂那边。
即便是干了一辈子的王师傅,此时仍旧是本着一个经验积累,真的让他们说出一个子午卯哟,谁都说不上来,或者说不懂。
即便是很多本科毕业生,进了工厂也是跟随着有经验的老师傅来学习,谁没事苦哈哈的弄了数据模型出来?
这玩意不光是累,而且短时间不会出现效果,私营老板恨不得一毛钱都不投入就让打工人弄出钱,哪里会舍得投入金钱弄什么材料研究?
短平快,抄袭是最直接的经营模式,只要钱拿到手,谁管你什么数据乱七八糟的?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家都不研究,只好好地抄袭就行了,这也就是社会上最普遍的‘弯道超车’!
工业化道路上,这种抄袭是非常可怕的,玩意源头企业直接把原配方注册了专利,一个官司就能够让你把这些年的红利全部吐出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材料学断层。
当源头性企业研发到关键点的时候,直接设置了高门槛,瞬间抄袭者将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