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失落

这样的做法一度让这些大儒愤愤不平,他们认为儒学是治国的经典,但徐伟的一句话就让他们哑口无言。

“这个世界不止儒学才能治理国家!”

开海之后,整个大乾的眼界大开,大乾学界也知道了有其他文明了,这些文明虽然没有儒学,但同样兴盛。这个发现让很多一直圈在儒学的大儒尴尬不已,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大乾文明传承是因为他们,却没有想在整个天下当中,儒学却是一种普通的治国学问,即便没有他们也会有另一种学问传承大乾的文明。

同时徐伟也说道:“管理一个300人的村庄,要学多儒家经典做什么,能读书识字看懂法令就够了!”

大乾的出现,可以说颠覆了这些儒生的想象,以培养普通百姓治理国家,明明只是勉强识字的泥腿,但在朝廷的培养下,居然可以一级一级从村长乡长做到县令太守,而且这些人边执政边学习,只要人口基数比较大,总是会有人才冒出来的。

他们这些年观察,大乾朝廷的县令太守综合素质,居然比他们大汉时期还要高,这一点连他们都不得不承认,要不然的话大乾的盛世也说不通。

当然还有另一种他们说不出的原因,就是大乾横扫了整个天下的门阀世俗,地方上一片白纸,治理起来难度根本不大,所以即便才能平庸的人,按照大乾的规章制度做事也可以出政绩。

但这个原因他们根本不可能说出来,要是承认了这一点,这不就相当于大乾说他们才是天下的害虫是正确的,所以即便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脸面,他们也不会承认这一点。

徐伟的种种行为让他们明白,只要他这个执政没有死儒家在大乾就很难复兴。

于是不少大儒只能失望的南下南海,为儒家寻找新的根基之地。

当然还有大部分的儒士吃不了苦留在蓟都,而他们也算是赶上了朝廷盛世的一波红利了。

几年前大乾的教育法颁布,6岁的小孩都需要义务教育。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徐伟砍了一部分建设的资金,强制规定了每年财政收入的一成用于义务教育。

那时候大乾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了600亿钱,一成就相当于有60亿钱。

这样的投资力度可以是全所未有,当年在蓟都就有上百小学建立,同时小学也在大乾上百个郡,几千个县快速普及。

虽然徐伟早有准备,建立了师范学院培养老师,但对于大乾上千万适龄学生而言,他的这些准备还是有点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