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监测员每天24小时跟踪野象,通过朋友圈和微信,向周围的村民即时播报大象的行踪,警告村民避开冲突。
还有声光预警系统,当村子周围的红外相机拍到野象时,会把照片发到管理员的邮箱中,管理员确认是野象后,就会用大喇叭,爆闪灯,滚动字幕发出通知。
村民就算没有看手机,没及时看到短信,也能通过田间各处的声光预警系统得到通知,避免人员伤亡。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修复大象原有的森林栖息地,让它们在森林中能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现在有机构在保护区开展亚洲象栖息地修复,种植竹子、粽叶芦、野芭蕉等大象喜欢的原生植物。
不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的更新演替相比,有很大差距。粽叶芦没等长大,大象一鼻子就扫光了。忙乎一个星期种下的芭蕉秧子,大象过来,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连根拔起。
破坏起来简单,修复要难很多。
亚洲象的栖息地要保护,百姓的生计问题也要解决。
有公益项目帮助村民进行产业转型,比如发展养蜂业,改善村民的养蜂箱,对村民进行养蜂技术培训。
这样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蜜蜂还可以帮助授粉,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修复森林,也是修复人心,修复人和大象的关系。
食物的问题解决,大象和人的关系和谐了,还可以发展观象的旅游业。
还有其它的措施,比如说公路建设的时候没考虑大象,大象走上公路,阻碍交通,需要给它们建迁徙通道等等。
林皓看完,稍微舒了一口气。
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不过还是有解决方法的。
可以用牺牲环境做代价,去换来一些经济利益,经济发展了再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