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合上书本对着郭嘉小声说道:“奉孝感觉这里怎么样?”
“就冲这里有这么多的书我也会留下来。”郭嘉说完后意识到自己说话的声音有些大,然后赶紧四处看一看,见没人看向他后送的一口气。
郭嘉压低声音说道:“这个霍使君能下这么大力气建造这个书馆,看来不是外界传言那样仇恨儒士。”
杜畿听到后小声反驳道:“霍使君并不仇恨儒士,非常重视知识的普及,在各个村庄都建立了学馆,让人去教小孩。”
荀攸点头说道:“伯侯所言都是真的,外界对使君的许多传闻都是以讹传讹,当不得真。”
郭嘉小声说道:“确实如此,外界都说河东郡民不聊生,现在看来要是天下各郡都如河东郡一样就太平了。”
“那是不太可能的。河东郡的地利太好了,这里有盐池,有丰富的矿产,有大量的耕地,有大量的河流,这些是其他郡所没有的。”杜畿整理各郡的材料时清楚各郡的优缺点。
三人在书馆里看书看到开始日落才开始返回安邑城。
路上荀攸对着郭嘉说道:“以奉孝的学识进书院不成问题,书院里供住,吃的也不贵,你想来书院时就自己过来报名,我与伯侯最近比较忙不能陪你来了。”
“我接下来的几年有事干了。”郭嘉笑着说道。
杜畿有些遗憾的说道:“我要是像奉孝年轻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多看几年的书。”
“别在这伤感了,我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了,快点走吧。”荀攸对着两人说完就加快了脚步。
“又让公达兄破费了。”郭嘉笑道。
“我可没说要请你俩吃饭?”荀攸反驳道。
“公达兄刚才说了,我也听见了。”杜畿在一旁笑道。
“不就是这顿酒食吗,我请了,快点走吧。”荀攸答应下来,他是三人中最富有的。
三人在荀攸的家中吃了一顿。
翌日,在荀攸走了之后,郭嘉独自前往了书院。
霍东召来了姜云。
姜云有些无奈的说道:“使君,我们根本就没有造过战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