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本以为不向士族“借”粮食,那些士族就不会站出来反对,但袁绍想错了。
一些士大夫眼看着之前他们看不起的那些豪族居然要与自己同一阶层了,这让他们感觉不舒服,便前来劝阻袁绍,不要给这些豪族官职,虚的也不要给,说这样会动摇统治。
袁绍听到后顿时就不乐意了,我不收你们粮食就不错了,现在居然还出来指手画脚。
袁绍就向这些士大夫问可有获取粮草的良策,如果没有就老实的回去待着。
许多的士大夫都没有多少的才学,徒有其名,在袁绍这里碰壁之后便回去了。
中山国在冀州的最北面,这里收到消息较为晚一些,毋极县的甄家因为没落了,被毋极县的县令找上了门,提出借粮,甄家至少要拿出五百石的粮食。
拿出五百石的粮食可以获得一个县丞的虚职,一千石为县长,两千石为县令,四千石可以为郡守。
甄家的那些老家伙们在听到后就开始商量该出多少的粮食,让谁家的人挂上这个虚职,大家伙争的面红耳赤。
甄家在甄宓的阿父甄逸死后,就一直在衰落。
甄宓的两个哥哥也找到甄宓,希望可以出些粮食给他俩谋个虚职。
甄宓没有立即答应下来,现在甄家有些钱财、粮食,甄宓不愿因为一些虚职就交出大量的粮食。
甄家再一次召开了族中的大会,商讨这次如何出粮食。
“我们甄家一定要好好的抓住这次机会,我认为我的儿子甄贾的才学可以为一个县令。”一个老人捋着发白的胡子说道。
“我儿子甄同不知比你儿子强多少倍,按照这么说,我儿子可以为一郡的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