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这个车辆的道具是谁负责的?”楚舜道:“这个车型真的是三十年代的产物?”
“没错,楚导我查询了,是那个时代意大利的车辆。”道具立刻回答。
“知道了。”楚舜问卡迪:“会开车吗?”
卡迪摇头,并且马上说:“我可以学。”
“不不不,不会最好。”楚舜道:“我要的就是不会开车,你一会的状态要更懒洋洋一点,需要瘫在车上。”
演员交代完毕,楚舜又去看了摄影,没问题才叫开始拍摄。
“高效率,反高效率。”梅勒口中嘀咕,他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剧组高效率的组成方法论》,专门讲述一个剧组如何才能够更高效率。
梅勒认为想要高效率只要三种方法,第一全剧组非常熟悉,所以能够很好的配合,第二种剧组薪酬非常高能够让剧组成员加班,第三种剧组的各组成员都旗鼓相当,具体论述很复杂,反正梅勒一番论述之后,得出结论,只有第一种方法和熟悉的人配合是最高效的。
嗯……感觉好像是写了一篇论文,得出了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结论。
可楚舜的出现,让梅勒感觉自己这个结论似乎有错,《美丽人生》剧组的确都很熟悉,开始的采访也说了,最少也是合作四五年的团队,但谁都能够看出,如此高效最大的因素,是作为导演的楚舜在处理所有剧组的问题。
底妆有没有问题,询问导演。照明有没有问题,询问导演。镜头如何排放更好询问导演,如何拍摄更好询问导演等等,感觉其他人连脑子都不用怎么动。
“所以说,这就是让剧组高效的第四种可能性?一个人决定所有事情?”梅勒在心里自己询问自己,但是他怎么想怎么感觉不靠谱。
见识了楚舜高效拍摄几场戏,旁白再次出现:“好莱坞很多导演,因为在拍摄时脾气不好,被称之为片场暴君,但楚舜导演掌握了所有,我能愿意称呼他为片场主宰。”
“不止是在摄影、灯光、剧本、美术、演技等这些方面,楚舜导演主宰剧组体现在方方面面。”旁白说道。
画面是楚舜设计服装,以及选择道具,包括妆容的建议,都是楚舜提出了大部分的建议。
准确的说不是建议,是就按照楚舜提出的照办,而化妆师、布景师、道具组以及服装设计师,都按照楚舜所说的来。
关键是看这些职员的反应都很正常,显然如此情况是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