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舜的序幕,永远都让人意外,引用资料片开头,这是八九十年代电影惯用的手法,胆子很大,很惊喜。”
杨巍心里说道,虽说是首映礼,影评人们窃窃私语是很正常的事,但当下现场到场的人身份不同,所以只能自己心里琢磨。
“不过,这个电影开篇,是我最喜欢的,特别是教员同志宣布决策的影像。”杨巍对教员很尊重。
“和《那兔》有点类似,引用黑白影像资料,剧情方面也有类似剧情,所以《那兔》提前播出,是为《横空出世》打下基础吗?”
余岗觉得楚舜的安排真是滴水不漏,他是国内电影三大刊之一世界电影主编,主要研究领域是电影宣发与电影成本控制。
序幕以及背景讲解结束,片名以及主要演职人员表出现,然后进入正片,从抗美援朝下来的冯石,上级告诉他,决定让他去搞原子弹。
冯石一脸懵,“我不会啊。”
“我会吗?”上级反问,并道:“美国佬会,苏联老大哥也会,可是他们不会白白送给你。”
军令如山,于是乎冯石前去报到,部队乘坐火车往目的地集结。
是高度机密行动,任何信息都不能透露,口口相传“往后传,不准问干什么,不准问到哪里去”,浩浩荡荡一大堆人,口音天南地北,可口令一直往下传,也没有出错,子弟军们从什么地方调来不重要,从参加任务时,连部队番号都是隐藏的。
影片有个细节,军队并非“一”字行军,而是“s”形行军,看起来没有走直线,更浪费时间。
但实际上,在开阔的地方的确都会如此行军,一来不会被突如其来的侧翼攻击切断,二来传令员也可以更快地把命令下达到队伍,能首尾兼顾。
光有吃苦耐劳的部队也研究不出来蘑菇弹,所以还要有科学家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作为国家高度机密,需要对科学家们的身份进行审核。
金色大厅的观众们都知道,为什么要如此做,如果让美利坚知道华夏自己研究原子弹,肯定会想尽一切方法破坏。
在筛查成份时,从美利坚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陆光达,身份有疑问。
因为陆光达的岳父长期和美利坚军方有生意上的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