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可以理解为,苏联专家是来嘲弄华夏科研人员,因为本来有艺术加工的成份,楚舜询问过专业人员,没有这段来历。

苏联专家是不听协商地突然撤走,如同把自行车的铰链拿走,骑不动了。所有事瞬间中断,科研人员老李建议陆光达回家去,因为他们现在没有什么秘密需要保密。

话语间的落寞,雨夜再大,雨水再多,也冲刷不掉。

陆光达摇摇晃晃地回家,说起研究中断的事,妻子王茹慧马上制止,为研究原子弹陆光达是十三月来首次归家,“我真的不知道,你还会回来”。

一句话,道尽研究人员家属所承担的压力,即便是为了祖国,但在丈夫这一身份上,陆光达是亏欠的,深深地抱住妻子,有愧疚也有责任,妻子王茹慧在国内一门心思教核物理,可被排除在了机密之外,陆光达也不能有过多解释。

“陆光达原型不是一个人,应该是当年那一批人。”杨巍心中想到:“网上有句话,叫一代人吃了两代人的苦,才有现在的华夏,我认为不止两代。”

领导人要搞出原子弹的决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说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原子弹工程代号,就叫做596,接下来是横空出世名场面之一,冯石将军在誓师大会上发表感言。

[同志们,国内的仗打完了;国外的仗也打完了。一没让披红挂彩开庆功会,二没让回家看望爹娘,一声令下你们跟着党跑到了这大戈壁滩上,至今家里的亲人不知道我们在哪,不知道我们是死是活。

有的战士的未婚妻在家等不住了,就跟别人跑了,有的战士去的时候才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现在平安回国了,该不该回家给老娘说一声呀?该说!可是不能说,这是国家的机密问题!]

镜头对准战士们,格外年轻,一个个脸蛋还未脱去稚嫩,已是合格战士。

无论年纪大小,也无论天南地北,和平时代的人,很难以想象,在刚从战场下来又马上投入新一轮的保密工作,是什么样的精神觉悟。

关键是这样的士兵,不止一人,建造596工程的部队,被称为马兰卫士的战士们,国家方面是有资料的,楚舜对比现在能够确定的士兵资料,年龄方面在招群演时,做到基本还原。

花费如此多经历和时间,不是细心,是楚舜想把当年,那些远比他更年轻的战士们,至少是年龄上还原出来。

这段戏是冯石将军的长独白——

[就因为美国人用一个小玩意,在咱们头上悬了好几年,悬着!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给我们做外科手术,苏联专家也撤走了,瞧不起我们呀!没有这个东西呀,我们中国人的腰杆子就挺不直。就没地位,没和平,就不能踏踏实实地过咱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