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爆发,首次和父亲大声说话“我要告诉你我的感受”,然而尼尔大声,佩里先生就更大声完全将其压制,他让尼尔想都不要想演戏的事,并说尼尔有很高的机会,他不允许浪费这样的机会。
“为什么不让孩子演戏?”拉尔塔付虽然不喜欢表演,但对于这种完完全全扼杀孩子兴趣的教育方式也极度不赞同。
“控制欲太强,某种意义上的确没办法沟通,因为两人无法达成最杰出的理解,电影通过三个细节展现了佩里的控制欲。”欧迪亚注意细节,正所谓魔鬼在细节。
首先是尼尔母亲在佩里先生没有回来时心慌意乱在抽烟,在丈夫回来后,马上就熄灭端正地坐着,所以在后面对儿子求救的目光,佩里夫人也至少暗暗抹眼泪可也只能等事情盖棺论定后,才能说两句不痛不痒的安慰,佩里夫人也不敢反驳自己丈夫的决定。
其次,睡觉时佩里先生把拖鞋整齐摆放,哪怕是一两厘米的小角度也要调整,很明显佩里先生有强迫症。并非说有强迫症的人控制欲都强,但尼尔的父亲都占。
“有时太懂事了也不好,尼尔清楚地知道自己家里条件没有查理家的好,知道自己是父母的期望,所以一直在扮演一个乖孩子,如果调皮一点,结果或许不会如此。”欧迪亚叹气。
夜晚,佩里先生和夫人入眠。
尼尔的房间灯火通明,配乐低压,甚至用乐器模仿出了佛教引磐和诵经的声音,影厅观众屏住呼吸,甚至有人轻声念出心中所想“别想不开啊”、“不要尼尔”……
很可惜,影厅的呼喊尼尔听不见,更可悲的是即便是听见了也无法挽回,尼尔缓缓地褪去衣物,最后抚摸草冠,仿佛是做告别。
草冠是带在头上,饰演角色的小道具,被父亲从亨利礼堂带走,他手中一直拿着,藤蔓编织,挂着小红珠,并不精致,但却是尼尔的骄傲。
他赤条条,戴上草冠打开窗户,窗沿上白雪皑皑,外面的冷空气似钢刷,刮在肌肤上起鸡皮疙瘩,但尼尔闭着眼,置身冷空气中没有丁点反应,观众们有些疑惑尼尔这动作是什么意思。
“他是死亡诗人,最后的汲取一切生命的精华。”拉尔塔付不经感叹,他不懂电影,但他认为这一段极好,尼尔这个角色完全立起,可也叹息因为尼尔绝对活不成,不会出现自杀后被救起,然后佩里先生醒悟的剧情。
在书房拿到家中的手枪,自由美利坚快乐枪击每一天,即便是五十年代家中也有枪。
“iu!”
没有枪击画面的呈现,镜头一转是佩里先生被声音惊醒。
佩里先生心中有不详的预感,这股预感驱使佩里先生往儿子的房间走去,敲门没应答,打开门,空荡荡的房间开着窗,在家中一个个房间寻找,最终抵达书房。
打开灯,佩里先生闻到硝烟味,不由脸色大变,目光向里探发现地上的左轮枪,镜头没有尼尔的死样,只有瘫软无力落在地板的手掌,影厅的观众们猜测,或许是导演为了让尼尔最鲜活的一面停留,这样一想导演还是挺温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