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舜的首映礼是从不缺少全世界电影核心期刊的主编的,再寒冷莫斯科的雨人首映也一致,没有介绍的原因是,他们不是主角。

“我们因为对《电影季刊》、《电影手册》、《银幕》、《电影史》有仰慕之情,所以希望和主编先生们多交流。”利辛位说道。

俄罗斯人不骗俄罗斯人,可没说不骗外国人,说白了是把这些个核心期刊主编们缠住,给富尔曼诺夫争取时间。

小老弟识趣,和聪明的孩子说话,就是不用浪费口舌,富尔曼诺夫欣赏地看着利辛位。

在谈话阶段,楚舜闭幕致辞结束,准备下台,米歇尔、梅勒等人闻风而动,可下一秒陌生人挡在他们前面。

“主编梅勒先生,《村声》在上一周的一期中,我认为将俄罗斯电影总结为政治需求和不需要的产物,结论太武断,希望能和主编梅勒先生进行讨论。”利辛位彬彬有礼。

“先生我……”

梅勒想说换个时间,但话还未说出口半截,又被利辛位打断,他说:“六十多年的《村声》宗旨,[另类报刊],还一举推动全纽约乃至全美地下文化。”

梅勒辗转腾挪想要越过眼前这位俄罗斯人,采访楚舜,可利辛位不着痕迹地左挡右挡,再加上影厅内嘉宾不少,没有多少挪动空间,所以越不过去。

“纽约正面是血淋淋的金融资本,投机取巧掠夺眼前的所有财务,反面是地下独立的精神,可关于俄罗斯电影的描述,附和大众主流观点,没有期刊自身思考,梅勒先生《村声》失去本心了吗?”利辛位发出核心质问。

此问题一出,梅勒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来,是触及到灵魂的问题。村声期刊名字有点奇怪,其实很直观就字面意思,村子的声音,这村子是格林威治村,是上个世纪反主流文化的大本营,亨利·詹姆斯、尤金·奥尼尔等大家都在村子里写下著作。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事,现在的格林威治村因为附加价值,房子贵得离谱,不是大文豪或大商人压根住不起。

村子都变质,更何况村子的声音,作为主编梅勒不愿意承认这点。

他道:“《村声》一直是反主流以及另类精神象征,尤其是我们不会随波逐流,关于俄罗斯电影的刊文是我们三个副主编轮流审稿,都认为[政治需求和不需要]评价贴切。”

利辛位开始“引经据典”,作为导演系的学生,开始和梅勒争辩,其他期刊主编差不多也被其他学生用相同的方法缠住。

《蒙太奇》主编富尔曼诺夫趁此机会,获得闭幕采访的机会,当事人楚舜还有点诧异,前几次是一窝窝主编,很多老熟人,今儿个清静。

“导演楚舜先生,《随电影1》一别是十几年不见。”富尔曼诺夫道:“先生答应来莫斯科喝酒,我是等到向日葵都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