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杵着拐杖行走,速度很慢,没能赶上回去的有轨电车,只能跟着轨道向前走,直到披星戴月才回到熟悉的养老院。

本杰明没打招呼就和欧提先生出门,养母奎妮非常着急,甚至在给本杰明洗手时,眼眶里的泪珠都在打转。对本杰明来说,见识到外面的世界,自己杵着拐杖回来,是人生中最棒的一天。

镜头切回到现在的时间线,讲故事的卡洛琳越来越觉得日记里写的故事不可思议,同时在电影一开始,就有一条隐形的暗线给人急迫感的情绪,即将登陆美利坚新奥尔良的龙卷风。

老人黛西的呼吸已经非常微弱,但依旧用虚弱的声音,让女儿卡洛琳继续读。听着女儿的声音离开,是老人最后的愿望。

卡洛琳当然不会拒绝母亲,继人生最棒的一天后,本杰明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那是1930年的感恩节,家属们来探望老人,所以养老院举办了户外宴会,非常热闹。本杰明也比起之前年轻许多,脸上皱纹少了几条,不用再杵着两个拐杖,只需要杵一根拐就能正常行走。

本杰明在宴会上见到了一见钟情的人,是罗勒太太的孙女,长得像天使一样的少女黛西。

第686章 细节中藏着……

“我永远忘不了她湛蓝的眼眸”本杰明内心独白。

周天家属们都会来探望父母,所以本杰明每周都能见到黛西。夜晚少女黛西在洗完澡后,靠在奶奶罗勒太太身上听着故事。这里又玩了一个镜头笑点。

当罗勒太太讲完故事,黛西没有听够,因此恳求再读一遍,拜托。镜头拉远本杰明在旁边也跟着说,再读一遍,突然冒出来的感觉。

“这是拉德亚德·吉卜林的短篇小说《老人袋鼠之歌》,作为19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的确在二十世纪初在美利坚销量很高。”智希思索两三秒后,想到电影中罗勒太太讲的故事是什么作品。

“只听两句话就能确定作品?”罗梅罗先是表现惊奇,随后话锋一转:“楚舜先生的电影,是连一丁点细节都考虑到了。”

“?”智希疑惑,难道这种情况不应该也顺便夸夸他博学?

银幕中,黛西大晚上来找本杰明,两人钻桌子底下,准确形容是把桌子当做房檐,躲进去说悄悄话。黛西不知道本杰明跟她同龄,但言行举止,还有孩子的直觉是最准确的,所以在养老院,她更乐意和本杰明一起玩,把本杰明当朋友。

两人点着蜡烛,互相交换了秘密——“我看见妈妈和另一个男人亲嘴,她脸红红的”,“我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老”。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黛西牌棉袄可能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