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上一片热闹的争论。
关于一本历史小说的争论,在各大社交平台能登上热点第一,是绝对的罕见。
一下子,好像全网络的人都变得有学问了起来,大家都变得爱看书了,都能针对三国历史的人物以及事件信息讨论一番了。
其实,很多人私下里都是在疯狂搜索有关三国的这类消息,然后再继续在网络上用键盘和其他人大战,反正不能输。
大多都是现学现卖。
不过,大家也因此一下子变得对历史感兴趣了起来,即便是现学现卖,也会记得其中的信息知识,从而变得有知识底蕴了。
……
秦雪鸿和刘胜男两人仔细阅读了王谦写的三国演义小说。
看完之后,刘胜男第一时间在这几的微博上发言:“客观地说,王教授展示出的文笔让我更加佩服,其中的历史知识之类的,不是我的专长,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发送!
刘胜男看向对面的秦雪鸿:“你看完了,有什么想说的?”
秦雪鸿俏脸严肃,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文字,没有挪开眼睛,低声说道:“我想说,王谦可能是为了尽快将这本小说写完,所以才用了这种写法。”
刘胜男眼睛一亮:“哦?为了尽快写完?所以才用了这种半古文写法?”
秦雪鸿点点头:“不错,他这两章的内容,如果用我现代的书写方式,估计能写个十万字出来,其中涉及到的和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他只用了几千字就写完了,全篇没有一个字是废话,每一个字,每个词,每一句话,都值得仔细去读,你看的时候不能分神,因为一个分神,可能就错过了一句话,就漏掉了一段重要的内容。”
“我觉得,王谦肯定是故意的,想尽快写最多的内容,所以用这种最简洁,最返璞归真的写作方式,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文字,表述最多的内容。”
说着,秦雪鸿赞叹地说道:“我这才知道,在写作方面,王谦也是大师级的水准。这短短的开篇几章的内容,现在整个华夏文坛内的所有小说作者,能与之相比的几乎没有。看来,我下次可以向他请教一下写作方面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