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还真是他没想过的。
宁为自己就是学数学出身的,而且还是在江城大学这个国内知名的985大学,很清楚凭借本科阶段对数学内容教学很难撑起理解他的理论中那些极为复杂又环环相扣的引理证明过程,所以从来没想过编写教材这个事情。
不过听到约翰·威尔逊的提议,他突然觉得如果有这些大佬去做这个简化跟总结性的工作其实也不错。
“当然挺好的,不过我能问下,能同时编写英文跟中文版的么?如果这样的话我没什么意见。”宁为爽快的点了点头说道。
如此爽快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个消息确定了,这也算是为国争光的一件事。一个华夏数学家的论文,编写成了教材,并在几年后世界各大学校会开相应的选修课,谁敢说不是为国争光;
第二,这也算是在为未来实现他的构思布局。如果这些学校能在初期培养出一部分对他这套理论感兴趣,并打下一定基础的学生,如果未来还希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毫无疑问,他所在的地方就是这些人朝圣的圣地。
到那个时候他大概也拥有带博士生跟研究生的资格了,余兴伟大概率也已经培养出来了。余兴伟组建的大数据实验室就能有较为充足的人才库可进行筛选。
桃李满天下宁为到没想过,但想到可以有很多数学博士为了博士论文去余兴伟的实验室里为了将他的理论转化为成果而日熬夜熬,却是他所期待的。
“中文教材么?”约翰·威尔逊想了想,看了沈教授一眼。
“这个没问题的,中文版的教材可以由我来主持编订。”沈哲清点了点头说道。
“哈哈,那就没问题了。只是中文版教材的具体出版流程,我们就没法插手了。”约翰·威尔逊说道。
“没事,等教材编订好了,我可以把样书先拿去跟我的导师聊聊,想来他也很有兴趣的。”宁为答道。
“放心好了,教材编订过程中还会有麻烦到你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及时查看邮件。我们将编委会的人选确定之后也会跟你打声招呼的,总之会充分尊重你的意见。”约翰·威尔逊微笑说道。
宁为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这是好事。
“哦,对了,还有个事情跟你商量,本来我是让露西先跟你通个气的,结果她说你之前很忙,一直没回她消息,我本想给你发一封邮件,但又觉得太唐突了。所以便留在了今天,向你正式发出邀请,宁为,你愿意来哈佛担任教授么?我已经跟几个老朋友商量好了,如果你愿意来的话,将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这样我们编写的教材也能有用武之地了。”约翰·威尔逊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