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并不意外,事实上他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把一切都想好了。自家导师肯定不可能看到自家学生不务正业而无动于衷的。
遂答道:“田导,如果我说这是为了人类真理而奋斗,这个解释您能接受吗?”
田言真没吭声,只是静静的看着宁为,看着自家这个才华横溢却从不按套路出牌的学生怎么继续演下去。
“好吧,田导,我单纯觉得拿了奖,有了声望,当然要利用起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宁为改口道。
恰好此时鲁东义拿着一叠资料走进宁为的办公室,看到田言真的一刻,这位助理教授想了想,然后打算先离开,等会再来跟宁为讨论。
“田导,你们先忙,我等会再来。”
“等等,东义,你能不能跟我说说,宁为到底想干什么?”田言真叫住了鲁东义,再次问出同样的问题。
“呃……”鲁东义看了宁为一眼,然后试探着答道:“小师弟在为了普及基本科学道理而努力,这应该不算犯错误吧?”
第233章 压力山大
其实田言真是知道鲁东义被宁为带偏这件事的,从鲁东义主动汇报改了研究课题就能看出来这一点。但田言真没想到的是,这已经不是带偏这么简单了,鲁东义看上去像是被宁为洗脑了。
要知道一直以来鲁东义都是那种典型的让人放心的科研人性格,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生活中会稍显木讷。而现在鲁东义最大的问题在于,竟然并不觉得宁为每天发表这些言论是在浪费时间,反而觉得没错。
这不是洗脑是什么?
科普的确是科普,所有正儿八经的科学家谁会把埃隆·马斯克的话当真?无论是做出可应用级的仿真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所谓三十年内移民火星,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为了他的那套商业逻辑做宣传而已。其中的难度之大,毕竟这货开口说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过过脑子就能想明白不太可能的东西。
换句话说,商业有商业圈的逻辑,科研有科研圈的逻辑。两种逻辑从来都不相融,宁为干的事情则是将商业圈逻辑跟科研圈逻辑硬生生的混杂在一起进行一场所谓的全民科普,更可怕的是采用的方式还极为粗暴,直接科普最硬核的理论,天知道宁为从哪里找来了那么多公开的资料,然后再用自己深厚的数学功底做了统合。
如果把宁为微博发布的所有内容整理出来从头看到尾的话,就会发现这已经可以做一份几乎是严谨完整到让许多航空航天专家都无话可说的地球登陆火星的科研总结报告了。资料里根据飞船容量,计算了火箭推力,甚至找到了最某个时间节点最优的发射方案跟投送路线。
用这些资料建立一个地球到火星的往返运输模型都够了。虽然这些计算设计的都是最为理想的条件跟环境,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