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来都是希望付出能有回报的,很少有例外。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从最浅层的心理上分析,起码代表着老师的付出能得到肉眼可见的收获。尤其是那些本来很调皮,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绩突飞猛进的孩子,更能让老师们收获极多的满足感。
想想看吧,这种在老师诸多赞誉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傲气?甚至许多人本就默默的把宁为当成了偶像。再配合上宁为说的这些掷地有声的话,绝对是说到许多孩子心底去了。这也直接让宁班在这些孩子心中有了不太一样的感觉。在加上招生老师们的说辞,他们也只能帮这些孩子们申请一个加入宁班的机会。
毕竟宁班全国只招那么几个人,而且直接由年纪轻轻已经取得超凡成就的宁教授代课,就是冲着大科学家的方向培养的,更给了孩子们一种宁班跟其他班级不太一样的感觉。
这么说吧,这种话宁为说出来真的给人一种舍我其谁的畅快感,这种班如果错过了,说不定真的会后悔一辈子。
哪怕是学生家长,听了宁为这番话,大概也是会心动的,因为如果你想说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能吹的同时,想到他的成就又会觉得这人虽然说话狂傲了些,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这个世界上同一年斩获沃尔夫奖跟图灵奖的人,宁为还是第一个。更可怕的是,他还同时刷新了这两个世界级奖项最年轻获奖者的称号,不止是前无古人,甚至许多人已经断定,后无来者也是肯定的。
没办法,科学越往后发展,开辟的支线越多,需要用于学习的时间就会越长,24岁别说科学创新了,能不能确定自己未来想要学习跟研究的分支都是问题。
先不提这样一个人吹出的牛本就有可信度,站在家长的角度只要想想24岁的宁为已经有如此成就,十年后、二十年后乃至于三、五十年后的宁为又会成长到什么程度?跟宁为这样的有钱还有能力的学术大佬有了师生之谊,怎么看都是件很划得来的事情。
更别提今年还是第一届宁班招生,而第一届总更容易让人记住……
退一万步说,自家孩子当时可是被宁为大佬的宣传视频忽悠去上宁班的,未来如果发展的不好,或者不及预期,那宁教授是不是要考虑拉孩子一把?被一个世界公认的前途无量的科学家拉一把,这位科学家还是公认的亿万富豪的时候,未来怎么样也不会太差吧?
学阀是怎么形成的?还不就是因为亲疏有别?
所以这效果自然是极好的,好几个还在燕北跟华清之间犹豫的孩子,在看了这些视频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燕北,副作用则是这些视频不可避免的开始在网上流传开来。
对于燕北大学的招生老师来说,他们可以控制自己,不把视频上传到各类小视频软件上,但是孩子们或者家长们想要在朋友圈秀一下总不能控制。
在这个短视频横行的年代,当小视频出现在朋友圈也就意味着出现在所有网民们面前,尤其宁为还是那种自带话题性且还在热搜上的人物,他的视频自然更容易流传。
更别提他说的那些话在常人听来还那么……的特别。
是的,只能说特别,因为不同的人听了观感各不相同。有人听了觉得很解压,就喜欢听牛逼的人吹牛逼;有些人觉得很骄傲,毕竟连官媒都说了宁为代表着华夏的年轻一代;还有人觉得略有不适,华夏人崇尚谦逊嘛,这年轻人虽然很厉害但这么说话容易没朋友啊;还有些人想要破口大骂,宁为啊宁为,你这么说话是瞧不起谁呢?